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展开全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证便民、优化服务的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留学回国人员办事程序,方便广大留学回国人员工作和生活,教育部决定取消《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现公告如下:

  一、自2020年11月1日起,取消《留学回国人员证明》。自2020年10月1日起,驻外使领馆不再受理开具申请。2020年9月30日前已提交申请的,驻外使领馆根据留学人员意愿提供相应服务。已经受理、使领馆开具时间晚于2020年11月1日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仍然有效。

  二、《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取消后,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可通过留学人员提供的国外院校或科研机构录取材料、国外院校颁发的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国外院校或科研机构出具的学习进修证明材料或留学人员自愿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等认定留学人员身份和经历,可通过留学人员护照及签证、出入境信息、回国行程票据等确定留学人员在外留学期限。

教育部

2020年9月17日

  9月17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共33所高校104个基地入选。据统计,北京大学有7个基地入选,数量最多;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各有6个基地入选,并列第二;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各有5个基地入选。

  教育部指出,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教育部关于2019—202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9〕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9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3号)等文件要求,在各地各高校申报、专家审议基础上,按相关工作程序确定了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

近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印发提醒函,要求进一步做好高校校园管理工作。具体有哪些内容?随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要动态调整校园管控措施

要求各地和高校强化责任担当,在坚持属地原则前提下,落实辖区、教育部门、学校和个人“四方责任”,做到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要求按照实事求是、科学精准的原则,动态研判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优化校园管理措施,做好后勤服务保障。


要切实改进校门管理方式

要求各地尽快排查高校校门管理情况和措施,推动高校广泛听取并合理采纳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校门管理的意见建议。对学生因实习、求职、探亲、就医等原因确需进出校门、在学校所在城市内活动的,要简化程序,切实方便学生进出校门。对学生到学校所在城市外活动的,要提前做好报批、健康监测和防控指引等管理工作。切忌“一刀切”“简单化”的封闭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施便捷的进出校门管理机制。


要妥善做好中秋、国庆假期安排

中秋、国庆是国家法定假期。要求各地和高校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确定学生、教职员工放假时间并做好宣传,针对留校、外出师生明确疫情防控具体要求和进出校门管理要求,切实做好假期期间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职业教育制度创新,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经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研究同意,现决定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进行改革试点。改革试点赛依托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在山东举办。改革试点赛实施方案详见附件,请结合实际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改革试点赛创新运行机制,建立以地方政府背书、职业院校为主体的申办机制,赛项涵盖中职赛项和高职赛项。改革试点赛将检验教学成果,体现世赛理念,力求赛出新机制、高水平,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技能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赛区执委会及各赛项执委会要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加强疫情防控,精心组织,确保大赛安全、质量、公平、廉洁。

  附件: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实施方案

教育部

2020年9月9日

教发厅〔202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部门职责和工作实际,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2020年9月7日

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精神,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习惯,引领带动社会文明新风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勤俭节约在教育系统蔚然成风,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2020年秋季学期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结合绿色学校创建,因校制宜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举措,重在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餐饮浪费问题。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具体行动

  (一)广泛开展教育宣传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把勤俭节约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幼儿园习惯养成等教育环节之中,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和中小学语文、历史、生物、化学等课程中深入发掘教育资源,鼓励探索开发地方和校本相关课程。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标语、挂图、公告栏和网络等媒介,多种形式宣传制止餐饮浪费,让节约教育在学校随处可见,营造浓厚氛围。以开学为契机,把勤俭节约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先进典型的正面宣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浪费行为开展反面警示教育,加大对浪费行为的纠正力度。

  (二)大力培育校园文化

  1.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全面持续开展食堂“光盘行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师生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的光盘行为,以此为抓手迅速扭转学校餐饮浪费的不良风气。结合实际制定节约用餐规范,建立泔水量等食品浪费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引导师生关注和参与学校餐饮节约,推动光盘常态化。

  2.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及载体,围绕勤俭节约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艺术节、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日常性活动;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契机开展专题教育,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把勤俭节约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作品,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3.加大社会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支持大学在食堂建立育人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劳动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

  (三)提升食堂管理水平

  1.加强运行管理。完善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库房储存、物流配送、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链条节约管理,实现食材配比有效动态调整。不断提升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改进烹饪工艺,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严格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浪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设立中央厨房、中央库房,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的高效管理。

  2.优化供餐服务。坚持学生食堂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方向,建立科学、绿色的供餐服务体系。营养搭配菜品,注重膳食平衡和饭菜质量,严格食品卫生安全。根据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饮消费特点,实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按量收费制度,方便师生按需购餐。改进菜品口味,通过菜品创新、传统节日食品和风味小吃进校园,建立符合师生多样化口味的餐饮保障体系。各级学生营养办要指导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加强供餐管理,提高供餐质量。

  3.强化现场管理。在食堂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师生适量点餐,制止浪费。安排专人加大食堂就餐巡视力度,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文明就餐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中小学、幼儿园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在食物收残环节对浪费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提醒,对有严重浪费行为的人员联合学工、院系加强教育管理。积极创新管理思路,建立激励机制、问题反映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光盘换水果、浪费随手拍等活动。

  (四)创新使用科技手段

  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食堂管理相结合,打造节约型智慧食堂。加强食材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建立采购和库存电子台账制度、食材溯源线上跟踪制度,有计划地采购食材,减少食材变质损耗浪费。开发就餐管理服务平台,根据订餐数据进行备餐,实现精准供餐,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峰谷人数和用餐习惯,加强服务互动,掌握师生菜品满意度,及时调整菜品,减少食物消费浪费。采取技防措施,推进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建设,通过视频监控等形式,实现食堂全流程、无死角监控,对学校食堂泔水产生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制止存在的餐饮浪费行为。

  (五)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全面排摸掌握学校餐饮浪费情况,深入分析产生原因,抓住关键环节,在绿色学校创建的大框架下,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构建学校餐饮节约立体式、全方位制度体系。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把节约资源的绿色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中。学校要编制餐饮节约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和食堂评价体系,作为师生评奖评优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工作出色、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宣传,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的严肃处理。在食堂价格平抑基金、标准化食堂建设、专项物价补贴、绿色学校创建等政策性措施评价标准中纳入制止餐饮浪费的指标。通过建立落实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推动学校餐饮节约工作长期持续有效开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建立领导有力、职责清晰、任务具体、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形成学校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领导、有关专职人员为骨干的工作力量,建立后勤、宣传、学工、教务、群团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党员领导干部、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践行勤俭节约。

  (二)凝聚行动合力。学校要履行主体责任,食堂履行管理直接责任。发挥各级教育后勤协会的专业优势,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规范指导和先进推广。动员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等组织力量,引导青少年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纠正学生不良饮食习惯,减少食物浪费行为。积极与当地妇联、共青团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加强沟通联系,合力推动制止餐饮浪费。

  (三)强化工作监督。将教育系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纳入省级政府履职评价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验收,将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勤俭节约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情况作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重要内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特点,积极开展行业监督。

  (四)做好评估总结。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年度对学校行动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方法、措施,鼓励各校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广一批示范典型。总结行动中的成熟经验做法,固化提升为制度规定、标准规范,促进形成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长效机制。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教育部关于2019—202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9〕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9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3号)等文件要求,在各地各高校申报、专家审议基础上,按相关工作程序确定了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19年度)名单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离开校园时,师生们闻讯赶来,高声向总书记问好。面对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习近平说:“见到你们很高兴,让我想起岳麓书院的两句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真是人才济济啊!”他表示,“于斯为盛”首先指的是湖湘大地代有人才出,涌现出许多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新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习近平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文字记者 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 李学仁、谢环驰、岳月伟)

中青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将于11月在山东举行。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该比赛分中职、高职两个组别,共40个比赛项目,其中,中职组10个专业类20个赛项;高职组12个专业大类20个赛项。

大赛报名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其中,中职组参赛选手须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1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2020年11月1日为准;高职组参赛选手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高职学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计算时间同前述。本科院校中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可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可参加高职组比赛。

根据规定,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能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比赛。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团体赛参赛队、个人赛参赛选手均可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团体赛每队限报两名指导教师,个人赛每名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近日,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开发银行、阿里钉钉、支付宝共同完成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与助学贷款系统业务对接,为300万大学生提供新职业在线学习服务,帮扶更多贫困大学生积极提升新职业技能水平。学生通过支付宝App进入“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生活号后,在首页即可直接访问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学习各项新职业培训课程。

据悉,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目前已覆盖教育部门认可的全国31个省份的高职高专、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和党校等各类院校。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已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957亿元,累计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330万人(3049万人次)。

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由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阿里钉钉联合推出。自6月8日正式上线以来,该平台通过完善新职业学习培训方式,快速培养新型人才,为就业市场注入新活力。新职业为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提供了新选择,成为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的重要保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

近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于9月15日至12月31日,对2020届和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集中服务,普遍落实实名帮扶举措,使有就业创业需求的毕业生都能得到相应服务支持,着力提升就业能力,充分激发创业活力,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通知提出七项措施,具体为:

一是开展专项摸排

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清单,放开线上线下各类登记服务渠道,对登记毕业生逐一联系,摸清就业需求。


二是加快岗位落实

加快实施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项目和科研助理岗位招录(聘)进度,挖掘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从业机会,围绕基层治理、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人才紧缺领域增设岗位。


三是扶持创业创新

对创业毕业生普遍提供针对性创业培训,推荐适合发挥毕业生专长的创业项目,优先安排经营场所,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


四是提供不断线服务

对未就业毕业生发放政策服务清单,推送针对性岗位信息,常态化开展专项招聘,加密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进档案转递、组织关系转接、落户等“一站式”办理。


五是提升就业能力

开展职业规划、职业体验、求职技巧等针对性职业指导,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开展大规模、高质量职业培训,对有培训意愿的毕业生应培尽培,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六是加大困难帮扶

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和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湖北籍毕业生开展专项帮扶。


七是保护就业权益

规范就业协议签订,规范招聘市场秩序,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及时受理投诉举报。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解楚楚)近日,河北省人社厅发布《关于做好2020届高校毕业生临时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的通知》,按照《河北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促进2020届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在全省开发5000个临时公益性岗位,用于帮扶2020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

临时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开发设置城乡社区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卫生防疫等岗位,服务期最长不超过2年。各地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临时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在确定招聘人员时,优先招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家庭、残疾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指导用人单位与临时公益性岗位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无法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法签订用工协议、劳务协议等,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对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标准原则上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补贴包括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各地将建立临时公益性岗位实名制数据库,动态掌握人员在岗情况和领取补贴情况,强化相关补贴资金监管,对安置非2020届高校毕业生、虚报冒领骗取补贴、“吃空饷"等违法违规情形,及时纠正查处,清退违规在岗人员,严肃追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根据通知要求,各地将结合本地实际,在确保就业局势平稳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临时公益性岗位期满人员退出帮扶办法,做好政策衔接和就业服务。对距享受补贴期满不足半年人员,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尽快实现再就业,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可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引导参加基层项目、报考机关事业单位、继续深造、推荐到企业就业有序退岗。

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将开展2020年普通高校录取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对高考加分资格、录取资格进行复核,对特殊类型录取新生开展入学专业复测,严防冒名顶替行为。


严格入学资格复核

通知指出,各高校要严格入学资格复核。

要在新生报到入学时,对报到所需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迁移证、高考加分资格证明等材料与考生纸质档案、录取考生名册、考生电子档案逐一比对核查。

要在新生入校后,立即进行电子图像采集,利用“人像比对”等现代信息技术逐一比对入学采集照片与录取电子照片,对存疑数据进行重点核验。要组织新生填写学生信息卡(学籍卡),并与其高中档案记载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凡是发现所填信息不一致的,立即进行调查核实。新生学籍卡必须现场采集学生照片,不得使用高考报名照片。

要在新生入校后3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录取手续及程序、录取资格等进行复查。

其中,对通过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录取新生的有关资格证明材料、通过享受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政策录取新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复核,对艺术体育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录取新生开展入学专业复测,对前期采取远程网络考核的研究生等录取新生组织有关考核复测,对普通专接本、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新生开展前置学历资格复核。

加强录取资格复查

同时,加强录取资格复查。各高校要认真与生源地省级招办核实存疑信息,对于入学专业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组织专门调查。对于通过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方式骗取高考加分资格和录取资格或冒名顶替入学的新生,未按规定公示有关资格身份的新生,未经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的新生以及违规录取的新生,一律取消入学资格并不予学籍电子注册。

严格学籍管理

通知要求,严格学籍管理,按时准确完成学籍电子注册。规范学籍电子注册,严防同姓名同身份证号重复注册,普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在同一学习时段,只注册一个普通全日制学籍(联合培养的除外)。严格招生类型标志,各高校要严格做好“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贫困地区专项生”“5+3一体化”等学生类型的标注工作。各高校不得在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新生录取专业并进行学籍电子注册,不得将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调整到普通类专业,不得将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录取的学生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

完善制度机制


各高校要完善制度机制,有效加强学籍注册及档案管理工作,健全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机制,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来源:河北新闻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各国(地)入境、签证、航班等政策限制,部分我国学生赴境外国家和地区留学的计划被迫改变、延迟甚至取消,不少学生面临就学困难。

  近日,为回应社会关切和需求,教育部采取系列政策举措,切实解决这类学生的现实困难。教育部表示,依法在办的可颁发外方学位证书的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内地(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部分项目所在高校,根据自身意愿和实际办学能力,在与外方及港澳台合作单位就招生方案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可开展招生工作。参与此次招生的有北京、浙江、广东等19个省市的约90个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内地(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招生不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占用高校原有招生指标,对高校其它各类招生不产生影响。

  当下正是高校新生报到的时节,各高校迎新绿色通道开启。南开大学提倡“隐形资助”,取消了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统一标示的礼包,取而代之的是将部分资助款充值到银行卡中,可以按照个人需求购买生活学习用品。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到“保护学生隐私”。

  隐形资助、保护隐私……这些变化的原因是教育部门和相关工作者看到了困难学生在经济帮扶之外的需求。

  保护学生“敏感的自尊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我国学生资助项目从少到多,资助面从窄到宽,设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补偿代偿等多个资助项目,形成了完善的资助制度安排,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让社会对资助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也给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敏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大多数高校工作者的印象。吉承恕的专业是心理学,在天津一所高校从事了30年教学管理工作。他解释,大学生的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这正是充满理想、自尊心强的阶段。他发现自己所在高校食堂把“爱心窗口”改为“一元钱窗口”后,多了许多顾客。

  南开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袁辛说:“从心理层面来讲,敏感是一种自我维护。面对贫困生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们的‘敏感’。或者说是保护他们‘敏感的自尊心’。”具体到做法,袁辛建议,要把受资助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平等对待。面对学生时不要过多地提到学生的困难,甚至过多的安慰也是不必要的。

  袁辛和同事们分析了近20年高校中发生的学生心理卫生危机事件,发现被资助的学生有些共性:积极、努力、执着、踏实、诚恳,有毅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性格相对内向;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内向的原因是自卑,从心理层面上看,他们不能完全接纳和应对自己的处境,有的人表现为自尊心过高,也更容易受伤。“因经济的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弱的现象并不少见,部分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导致心理崩塌。”袁辛提醒。

  徐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他坦言,大学一年级时看到周围的同学都穿着羽绒服过冬,自己实在没有勇气拿出家里准备的大棉袄。徐川到学校工作后曾经从事学生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助困。工作一段时间后,徐川意识到,“乐于助人”是一件需要技巧更需要真诚的技术良心活。他的观点与袁辛有相同之处,有时对别人不过分关注也是一种尊重和帮助。在别人不想被关注的时刻学会得体避让,让别人的示弱和尴尬有可供遮掩的空间,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

  徐川总结,学生资助工作做得好的“法宝”是换位思考。

  从需求出发,注重学生能力提升

  如何让贫困学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如何让贫困学生的素质修养同步提升?如何让贫困学生从短期的资助中获得长期的“续航”能力?做好资助工作真是一项“技术活”。

  安雅琴是一所地方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此之前,她是一名学生辅导员,对于学生资助工作,她有很多感慨:能不能由银行而不是由学校审核学生取得助学贷款的资格;能不能一对一地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者身心欠健康学生的情况,不要搞座谈会……回想起当辅导员的那几年,安雅琴觉得并不轻松。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年龄接近,接触较多,在帮助贫困生成长的过程中作用巨大。袁辛说:“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辅导员可以给予贫困学生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在心理专家的督导下,可以为贫困学生开展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辅导员还可以作为学生和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中间桥梁,发现需要专业帮助的学生,及时与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联系,以使学生得到帮助。但针对高校辅导员相关专题培训尚需加强,对辅导员们的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

  “既要帮助别人,同时也要让别人感受到爱和尊重,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经历过“被资助者”和“学生资助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徐川对这个问题思考颇多。

  “助人要从别人的需求出发,助人要从持续的关注入手,助人要从得体的分寸考量。”徐川说,“现在的学生,除了衣食保障,更需要开阔眼界,更需要能力提升”。

  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因经费问题错失境外学习机会,南开大学从2013年起设立了“本科生留学助学金”。入选学生只要成功申请到学校组织的本科生公派留学项目,即可获得包括往返机票、学费、保险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全额资助。

  据南开大学党委学工部负责人介绍,对学生而言,即使能够申请到奖学金,留学所需的机票、生活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少考虑申请留学。而这项举措,就是要让困难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错失多元的学习机会。

  北京大学也同样推出了包括优才拓展项目(境内实践交流)、燕园领航、燕园携手、燕园翱翔项目(境外交流实践)等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的支持项目。

  感恩教育必不可少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接受、明天我付出”一直是袁辛呼吁所有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应该有的品质。学会感恩,使得帮助我们的人和组织得到回应,也使贫困学生从感恩中学习到感恩品质,并同时拥有这种品质。

  史宁是天津外国语大学的辅导员,让她记忆尤深的是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又有肢体残疾的学生。史宁从新生助困材料中了解了他并给予关注。这名学生比较自信、性格阳光,按照政策,他如愿申请到了国家助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社会类的助学金等资助,除此之外,他拒绝了所有照顾,连军训他也从不请假。那次以后,史宁再也不把他当作身有残疾的特殊人群。从第二年开始,这名学生开始主动帮助他人,去找一些经常请假不参加军训和不上课的同学谈心,帮辅导员做工作,整个大学期间,他都在关注和帮助其他困难人群。在毕业典礼表彰的时候,他会主动讲述自己的故事。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和感激社会。史宁认为,如果同学中有这样的榜样存在,对周围人是很有效的感恩教育。

  南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事务管理科科长高珊认为,从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看,引导学生感恩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在重要的节点、重要的时间搭平台,通过仪式感让学生意识到感恩;二是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活动,也就是体现感恩的实际行动。

  徐川认为感恩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都要“走心”,要以心换心,换位思考。“要通过润物无声的教育和潜入生活的滋养,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

  袁辛解释:“感恩是一个人的社会情感,拥有感恩的品质或能力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方面。社会化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的,当然感恩也是一种情感品质,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从教育部获悉,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将于11月在山东举行。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该比赛分中职、高职两个组别,共40个比赛项目,其中,中职组10个专业类20个赛项;高职组12个专业大类20个赛项。

  大赛报名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其中,中职组参赛选手须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1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2020年11月1日为准;高职组参赛选手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高职学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计算时间同前述。本科院校中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可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可参加高职组比赛。

  根据规定,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能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比赛。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团体赛参赛队、个人赛参赛选手均可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团体赛每队限报两名指导教师,个人赛每名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

教发厅〔202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部门职责和工作实际,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2020年9月7日

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精神,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习惯,引领带动社会文明新风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勤俭节约在教育系统蔚然成风,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2020年秋季学期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结合绿色学校创建,因校制宜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举措,重在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餐饮浪费问题。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具体行动

(一)广泛开展教育宣传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把勤俭节约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幼儿园习惯养成等教育环节之中,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和中小学语文、历史、生物、化学等课程中深入发掘教育资源,鼓励探索开发地方和校本相关课程。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标语、挂图、公告栏和网络等媒介,多种形式宣传制止餐饮浪费,让节约教育在学校随处可见,营造浓厚氛围。以开学为契机,把勤俭节约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先进典型的正面宣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浪费行为开展反面警示教育,加大对浪费行为的纠正力度。


(二)大力培育校园文化

1.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全面持续开展食堂“光盘行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师生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的光盘行为,以此为抓手迅速扭转学校餐饮浪费的不良风气。结合实际制定节约用餐规范,建立泔水量等食品浪费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引导师生关注和参与学校餐饮节约,推动光盘常态化。


2.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及载体,围绕勤俭节约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艺术节、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日常性活动;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契机开展专题教育,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把勤俭节约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作品,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3.加大社会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支持大学在食堂建立育人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劳动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


(三)提升食堂管理水平

1.加强运行管理。完善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库房储存、物流配送、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链条节约管理,实现食材配比有效动态调整。不断提升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改进烹饪工艺,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严格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浪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设立中央厨房、中央库房,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的高效管理。


2.优化供餐服务。坚持学生食堂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方向,建立科学、绿色的供餐服务体系。营养搭配菜品,注重膳食平衡和饭菜质量,严格食品卫生安全。根据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饮消费特点,实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按量收费制度,方便师生按需购餐。改进菜品口味,通过菜品创新、传统节日食品和风味小吃进校园,建立符合师生多样化口味的餐饮保障体系。各级学生营养办要指导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加强供餐管理,提高供餐质量。


3.强化现场管理。在食堂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师生适量点餐,制止浪费。安排专人加大食堂就餐巡视力度,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文明就餐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中小学、幼儿园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在食物收残环节对浪费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提醒,对有严重浪费行为的人员联合学工、院系加强教育管理。积极创新管理思路,建立激励机制、问题反映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光盘换水果、浪费随手拍等活动。


(四)创新使用科技手段

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食堂管理相结合,打造节约型智慧食堂。加强食材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建立采购和库存电子台账制度、食材溯源线上跟踪制度,有计划地采购食材,减少食材变质损耗浪费。开发就餐管理服务平台,根据订餐数据进行备餐,实现精准供餐,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峰谷人数和用餐习惯,加强服务互动,掌握师生菜品满意度,及时调整菜品,减少食物消费浪费。采取技防措施,推进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建设,通过视频监控等形式,实现食堂全流程、无死角监控,对学校食堂泔水产生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制止存在的餐饮浪费行为。


(五)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全面排摸掌握学校餐饮浪费情况,深入分析产生原因,抓住关键环节,在绿色学校创建的大框架下,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构建学校餐饮节约立体式、全方位制度体系。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把节约资源的绿色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中。学校要编制餐饮节约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和食堂评价体系,作为师生评奖评优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工作出色、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宣传,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的严肃处理。在食堂价格平抑基金、标准化食堂建设、专项物价补贴、绿色学校创建等政策性措施评价标准中纳入制止餐饮浪费的指标。通过建立落实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推动学校餐饮节约工作长期持续有效开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建立领导有力、职责清晰、任务具体、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形成学校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领导、有关专职人员为骨干的工作力量,建立后勤、宣传、学工、教务、群团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党员领导干部、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践行勤俭节约。


(二)凝聚行动合力。学校要履行主体责任,食堂履行管理直接责任。发挥各级教育后勤协会的专业优势,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规范指导和先进推广。动员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等组织力量,引导青少年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纠正学生不良饮食习惯,减少食物浪费行为。积极与当地妇联、共青团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加强沟通联系,合力推动制止餐饮浪费。


(三)强化工作监督。将教育系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纳入省级政府履职评价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验收,将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勤俭节约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情况作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重要内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特点,积极开展行业监督。


(四)做好评估总结。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年度对学校行动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方法、措施,鼓励各校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广一批示范典型。总结行动中的成熟经验做法,固化提升为制度规定、标准规范,促进形成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长效机制。


  目前,92所在京高校已开启秋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60余万大学生已陆续返回校园。因为疫情防控需要,高校采取“相对封闭管理”,倡导学生“非必要不出校”。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各高校应当结合本学校和所在地的特点,合理设定防疫的措施和要求,发挥每个人防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此外,本月,直航北京的国际商业客运航班稳步有序恢复,留学生返校须按相关要求集中观察。

  “非必要不出校”有利于疫情防控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面对部分大学生的疑问,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表示,高校最大的特点是集体生活,同学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戴口罩这种防控措施,在宿舍生活中很难完全落实,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就要从源头上减少感染病毒的可能,这也是倡导“非必要不出校”的基本考虑。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回顾北京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以及大连和乌鲁木齐发生的疫情,当第一个病人出现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一定范围的传播扩散了,这时再进行防范已经晚了。在吴尊友看来,目前执行“非必要不出校”,非常有利于疫情防控。他建议大学生别把“非必要不出校”当“约束”,“如果真的发生疫情,学生成为学校疫情传播链的源头,也会感到自责,所以大家应该从科学的角度,从担当起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理解这项政策,能够接受,并且能够很好地做好宣传。”

  狄涛表示,倡导“非必要不出校”是希望能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律。从近期北京高校学生返校实际情况看,广大师生对学校防控措施总体是理解和支持的。

  充分沟通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据透露,目前也有个别学校执行措施存在僵化、一刀切的现象。市委教育工委要求各校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生活,动态地调整防控措施,充分沟通,形成师生共识。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高校应当结合本学校和所在地的特点,合理设定防疫的措施和要求,在切实落实“四方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发挥每个人在防疫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希望校内戴口罩、排队一米间距等措施,能慢慢成为大家的习惯,增强防疫意识。

  目前,不少高校在执行“非必要不出校”措施时,已形成较好经验。

  例如清华大学实行备案制,学生离校,只需在线提前报告出校事由、出行轨迹、进出校时间等相关信息,提前报备后,无须审批即可进出校园。李奕表示,这样做看似缺少对学生的约束,但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激发每个人的自觉,最终将防疫举措落到实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规定,学生如因就医、求职、实习、探亲、理发、购物等合理需求需要临时出校,均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或网上办事大厅提交申请,写明外出事由、出入校具体时间、所有停留地等信息,学院审批备案后,学生在校门处核验审批表单并扫描二维码后即可出校。

  假期出游须做好防护

  今年国庆节、中秋节相逢,双节假期将至,假期能出去玩吗?

  李奕表示,“十一”假期是相对长的法定节假日,学校不能把这段时间当成一次停课再复课的过程,管理上应当和普通的周六日假期一样对待。具体到假期中学生出校如何管理、出京怎么进行健康监测和落实防疫要求等问题,学校在制定方案时,应当参考社会整体的防疫要求,做出合理安排。

  吴尊友表示,目前已全面恢复正常的生活,假期大家当然可以出去玩。旅行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护。“因外出旅行不可避免地会碰到陌生人,而大家并不清楚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旅行经历。”吴尊友提醒大学生,在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不要和陌生人交谈,要勤洗手。

  留学生纳入学校防控体系

  本月,直航北京的国际商业客运航班稳步有序恢复,留学生包括外籍教师以及滞留境外的师生是否可以返回了?

  吴尊友说,目前疫情的国际形势非常不乐观。留学生来自世界很多不同的国家,所处地疫情情况不同。他们的回归,是各高校校园疫情防控当中需要特别关注、特别重视的方面。

  狄涛表示,将按北京市疫情防控的统一要求,对入境人员集中观察14天,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相关人员符合解除集中观察的条件后,返回学校,还要转到学校的健康观察点,再进行7天的健康监测。

  据介绍,按照相关要求,各校已将所有留学生纳入学校防控体系。有些学校在疫情严重期间还给留学生寄口罩和健康包,针对留学生的线上教学供给也没有中断。

  小贴士

  1、在校园内戴口罩,尤其是有鼻炎的学生戴口罩,会不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我本人就有过敏性鼻炎,从1月以来坚持戴口罩,犯鼻炎的时候少了很多,戴口罩不会对呼吸系统有什么负面影响。大家在运动时不要戴口罩。

  2、吃饭时不戴口罩,会不会不安全?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吃饭的安全不用过分担心。讲话才会产生飞沫,平时呼吸产生的飞沫量小,距离也很短,是不会造成传播扩散的。不过吃饭时尽量避免交谈。

9月14日18:30至15日9:00,我区将进行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高专普通批征集志愿。届时汇总的计划缺额信息将在“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https://www.gxeea.cn,下同)的首页“通知公告”和“普通高考—通知公告、招生信息”栏中公布,考生可登录了解本次征集志愿的院校及专业的详细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广西2020年普通高考招生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征集志愿。


高职高专普通批征集志愿不受文化成绩限制,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本次征集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规则均不变。即设6个院校志愿,均为第一志愿,每个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在“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中,考生可以选择“服从院校内所有专业调剂”或“不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填报区内院校的考生还可以选择“服从院校内部分专业调剂”。


征集志愿投档前,各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生源不足的,经院校申请、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批准,可以适当降分投档,降分幅度将根据院校意愿、考生志愿和缺额数量等情况确定。


自治区招生考试院预计于9月15日19:00左右向各招生院校投放本次征集志愿档案。建议考生在查阅到投档分数线后,适时查询本人录取动态信息。


温馨提示考生

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提醒考生,根据规定,对按考生本人志愿或经院校征得考生本人同意后被录取的考生,当年不得换档再次录取。因此,在填报征集志愿前,考生应详细了解意向院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充分考虑专业及专业收费等因素,慎重填报。同时,在征集志愿填报、投档及录取期间保持高考报名时所留联系电话畅通。


为做好政策解答工作,全心全意服务考生,今年,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在招生录取现场设立了信访咨询组,考生和家长在录取期间如有招生录取方面的疑问,可于工作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拨打电话咨询。咨询电话:0771-5337942、0771-5337943。


目前是我区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阶段,咨询招生录取政策的人数较多,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已在“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柳园清风)发布了《广西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一百问》,考生、家长如有招生录取政策方面的疑问,也可自行登录查阅。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再一次相遇,不少学生早早进行了安排,准备迎接开学后的第一个小长假。然而,受疫情影响,临近十一,高校纷纷调整双节假期,不少学校发布了调整秋季教学时间安排的通知,学生们不仅不能离校出行,还得随时做好假期补课的准备。


多所高校缩短国庆假期

寒假提前或延长

目前,对中秋国庆假期安排,仍有学校处于观望状态,也有很多高校作出了缩短双节假期的决定,并公布了假期补课及调休时间,一些学校对寒假放假时间也作了相应调整。

已公布假期安排的高校中,基本都安排了补课或上课,放假都不足8天:目前,一些还未作出安排的高校也正陆续调整教学时间 。


教育部:不鼓励“一刀切”

各校应合理安排时间

此前,在8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就对国庆假期高校学生是否能离校的问题进行了回应。表示高校采取的调整假期举措,是在疫情影响下,由于疫情防控所做出的一些管理规定和要求。王登峰表示,教育部与卫健委联合印发的《高等院校秋季学期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主要是两方面:第一,要严格做好校门管控,也就是所有进出校门的人都要查验身份、查验体温,而且要做登记。第二,我们要求广大师生非必要不外出,尽量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固定。同时不去参加一些聚集性的活动,特别是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关于“十一”假期能不能离校,王登峰表示,“十一”假期和周六、周日以及课后进出校门的管理是一样的。

有的学校可能会明确,因为刚开学没多久,而且疫情防控有时段的问题,如北京市的高校,在学生返校之前要持七天内核酸检测有效证明,如果“十一”离开校园到外地去,回来的时候可能还要履行这样的手续。

所以,各个学校、各个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前疫情防控的要求,合理地作出安排。

此外,王登峰表示,我们也不鼓励“一刀切”,但是每一项防控措施都要做到位。

我们对由于疫情防控所做出的一些管理规定和要求,一是要因地制宜,二是所有人都要去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共同实现我们既控制好疫情又能够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正常的目标。

新开半份菜窗口,小份菜精细到打1个鸡翅、2块红烧肉,连馒头都被切成两半卖……

新学期伊始,北京各大高校的校团委纷纷向广大师生发出“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从每一餐做起”的号召。大学食堂里纷纷出创意、使新招,鼓励和引导同学们按需打饭、物尽其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选称重按需取餐

新学期刚开学,为鼓励师生每一餐都努力做到“光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食堂除在一直提供半份米饭(1两)之外,又开始制售手工“小馒头”,每个1两,售价2毛;学一食堂还推出了半量半价的“小份菜”;合一厅和沙河校区第一食堂推出了“自选称重”式售饭模式,师生可按需取餐购餐。

“终于不用再纠结一份菜吃不饱、两份菜吃不下了。现在打一份半刚刚好,还可以来三个半份,完美。”一位正在学一食堂吃晚饭的女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不仅如此,北航食堂还在食材源头上下了节约的功夫:食堂大厨们密切关注在校师生动态,每天下午4点采购第二天食材,定量精准采购,避免浪费。同时加强食材的在库保存,让每一种食材都物尽其用,就连用完的食用油桶都要集中“倒立”一段时间,不用完里面的最后一滴油坚决不扔。

食堂的大厨们还使出浑身解数,对部分蔬菜的根茎和叶子分类加工,例如芹菜叶择洗干净后制成馅料或裹面蒸制,西兰花根部洗净去皮炒着吃……做出好吃的新菜式的同时让每一种食材都物尽其用。


清华大学

馒头切成两半卖

最近,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官微和各学生公众号上都播出了一段食堂就餐小贴士视频。视频中宣布:学生食堂基本伙的饭菜全部采取“半份菜”供应,号召大家“拼着吃节约又营养更均衡”。

此外,适合按重量出售的饭菜按“两”计,米饭也可以按“两”购买,一个大馒头更是被食堂大师傅一切两半,可以根据购买者的需求按半份售卖;餐厅和快餐都提供打包袋、打包盒,鼓励学生们将吃不完的剩餐打包。

顺应越来越多学生喜欢上少油少盐、蒸煮为主的“轻食”饮食习惯,紫荆园食堂从9月9日开始在三层推出自助称重式健康轻食,学生可以自由搭配,称重计费,可以堂食也可以打包带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推出小份菜专门窗口

一份菜可以打1个鸡翅、2块红烧肉、半勺青菜……总之,想吃多少点多少。“想不光盘都难,设计得很科学。”首经贸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冯博艺刚返校,就发现了学校食堂新推出了小份菜专门窗口,部分菜品甚至可以按个售卖。

小份菜每份的分量只有原来的2/3左右,就连花卷、馒头、豆包、拉面等主食也是“迷你”版的,价格也相应有所下调。小份菜窗口前排队的以女生居多,大家一般选取两三盘菜,配上主食刚刚好。管理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唐雪涵一顿饭选了一荤两素,一共花了7.5元,她评价称“营养丰富又不浪费”。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首经贸食堂各打饭窗口上方的宣传栏、餐厅墙面和餐桌上都贴上了宣传海报,门口的显示屏也在循环播放“健康饮食 适度点餐”的宣传片。

在秋实汇餐厅,师生可凭“光盘”获得纸巾、水果等光盘奖励。学校还计划升级智能结算系统,助力光盘行动常态化。


中国农业大学

晒光盘赢定制餐具

“今天我的朋友圈都是大家光盘打卡的照片,能领到学校的限量款定制餐具好开心。更重要的是,这个活动提醒了我作为农大人,要时刻勤俭节约。”中国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刚入学的新生程佳敏说。

新学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第一餐第一课”新生入学第一课活动,号召全体新生从开学第一餐起,践行光盘行动,新生可在朋友圈、微博或QQ空间上传照片,秀出光盘第一餐,就可以领取学校主题定制餐具。

短短一天就有近千名同学参与其中,“光盘”照片刷爆了农大新生的朋友圈、微博和QQ空间。活动组织者、校团委副书记马紫威表示,此次活动是为了给新生上好光盘第一课,激发他们的知农爱农情,形成“爱粮惜粮 节粮护粮”的浓厚校园氛围,也是为了让中国农大学子以实际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农大还立足食品专业学科特色,在新生报到当天推出“燃烧吧卡路里”限定营养餐,在公寓一食堂、公寓三食堂设立全新营养餐窗口,供应品种丰富、低油少盐烹饪的荤菜、素菜,如黑椒牛肉、清蒸鸡胸肉、蒜炒西兰花等常见菜品,以及粗粮主食。营养餐的窗口详细标注了各菜品的卡路里,而且菜品均可以选择半份或一份,同学们可根据自身食量以及卡路里需求合理点菜,在“光盘”的同时养成营养搭配的好习惯。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