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等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
来源|教育部
16人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其中6名是博士,这是广州某知名中学招聘的教师。不久前,“深圳一高中20位新老师19位来自清北”的新闻也登上热搜。如今,高学历名校生成为中小学招聘的首选,非师范类院校、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也在不断涌入教师行业。记者调研发现,不仅一线城市重点中学的名校毕业生占比在不断攀升,一些二三线城市重点中学的招聘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名校”“研究生”已然成为中小学招聘的标配。(3月24日 新华社)
教育大事,教师为本。非师范类名校毕业生大量进入中小学校,是基础教育的幸事,可望搅动中小学师资补充、教师竞争的一池春水,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助推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优势、名校、高薪是吸引“名校+高学历”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校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并非所有地区、所有学校都具备。于招聘学校而言,招聘“名校+高学历”毕业生也有一定的风险。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是科学又是艺术,仅凭“学得好”就做“教得好”的判断,显然不够理性。
因此,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人事部门、中小学校乃至中小学教育的受众都要注意中小学招聘“名校+高学历”教师的真问题,对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保持足够警醒。
其一,学历虚荣,造成教师资源浪费。当前,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招聘的门槛越来越高,陷入学历虚荣、盲目攀比的怪圈。“学得好”未必“教得好”,“唯学历”招聘中小学教师,忽视了教育教学能力之“实”,留下的仅是“名校+高学历”之“名”。重赏之下,大量“名校+高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校,但并非皆因有教育梦想,这就导致名校毕业生错位就业。人岗不匹配,造成中小学教师择业“拥堵”,一大批学历一般但教师职业认同感强且有潜质的毕业生无法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资源浪费,也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生态。
其二,“名校+高学历”只作招生噱头,形成教育服务欺骗。中小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公益服务,但一些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出于吸引生源的考虑,把“名校+高学历”教师作为招生噱头,忽略了教师成为名师的潜在意义。买椟还珠之下,“名校+高学历”教师的价值定位错位,学校缺少对其入职后发展的有效干预,这些教师极有可能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教育服务对象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教育服务欺骗。价格不菲的学费,得到的仅仅是虚假的“高大上”。
其三,“名校+高学历”教师高薪优酬,导致公共教育投入加大。招聘“名校+高学历”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高薪优酬是绕不过去的坎。尽管一些地区“不差钱”,但开出远高于一般教师的薪酬待遇,提高了公共教育投入,直接或间接增加了教育服务对象的经济负担,还有可能挑战教师队伍薪酬待遇的公平性原则。
其四,“名校+高学历”毕业生入职中小学校,加剧了新的教育不均衡。“名校+高学历”毕业生锁定的大多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和义务教育公民办学校等教育“高地”,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偏远乡村薄弱学校等教育“洼地”,显然不是这些毕业生的“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城乡、区域、公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成为教育发展新的痛点。
某烹饪职业学院在积极申办护理专业,一个只有4个专业课教师的师范学院开始招收护理本科生……这种现象今后将被叫停。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河南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规定无相关医学类专业基础的非医学院校不得设置医药卫生类专业,为随意设置护理、临床等人命关天的医药卫生类专业划上“休止符”。
近年来,由于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激发了一些高校兴办医学教育的热情,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不管有没有办学基础纷纷申办护理、口腔等医药卫生类专业,导致院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供求关系失调,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一岗难求。
为此,河南提出优化医学学科专业规模和结构,压缩数量,提高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坚持以需定招,合理确定医学类专业招生结构和数量,优化单点招生规模。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发展本科医学专业教育,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提高入口门槛,无相关医学类专业基础的非医学院校不得设置医药卫生类专业,已设置本科医药卫生类专业的高校,其对应专科专业不再招生,高校不再举办医药卫生类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逐步转向为乡村基层和养老托育等服务业培养人才。
针对全科医学人才紧缺的现状,河南提出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全科医学院(系),3年内推动医学院校普遍成立全科医学基层教学组织等机构。
近日,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新版《目录》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统一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分类,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不同层次专业,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
《目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21年起,职业院校拟招生专业设置与管理工作按《目录》及相应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执行。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照《目录》和办法,结合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并做好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的设置管理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可按规定备案开设《目录》外专业。高等职业学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可自主论证设置专业方向。教育部指导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积极稳妥设置高职本科专业,避免“一哄而上”。
教育部将根据《目录》陆续发布相应专业简介,组织研制相应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各地要指导职业院校对照《目录》和专业简介等,全面修(制)订并发布实施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各职业院校要根据《目录》及时调整优化师资配备、开发或更新专业课程教材,以《目录》实施为契机,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教育部要求做好新旧目录衔接工作,目前在校生按原目录的专业名称培养至毕业,学校应根据专业内涵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已入选“双高计划”等教育部建设项目的相关专业(群),应结合《目录》和项目建设要求,进行调整升级。用人单位选用相关专业毕业生时,应做好新旧目录使用衔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等需要,教育部将动态更新《目录》,完善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300余个专业,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专业布点10余万个,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
来源:教育部
新华网北京3月25日电 为有效解决系统整合不足、数据共享不畅、服务体验不佳、设施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统筹协调,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提高教育数据管理水平,促进管理服务流程再造,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知》指出,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到2025年,基本形成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实现优化整合,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数据孤岛得以打通,多元参与的应用生态基本建立,教育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水平全面提升。
《通知》强调,要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组织领导,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分工机制,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加强信息系统规范管理,推进信息系统深度整合,促进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加强教育数据规范管理,促进教育数据开放共享,强化教育数据质量保障,提升教育数据管理效能;促进教育行政办公数字化,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教育督导和监管信息化;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规范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数字认证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通知》明确,要打造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精简高效的专业队伍,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鼓励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行岗位交流、健全产学融合等方式引入外部资源。加大教育管理信息化投入,为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安全防护、应用培训、服务运营、队伍建设等提供必要保障。建立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监督评估机制,将整合共享、政务服务等重点任务纳入对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郭亚丽)
(来源:新华网)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 单独考试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普通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2021年3月19日
河南省教育厅
为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于近日印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明确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通、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规范》指出,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应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设计、标准引领,应用导向、数据驱动,注重融合、体验优先,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积极探索、创新应用的建设原则,按照整体规划、总体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评价改进的建设流程推进。
《规范》对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各方面的内容提出了通用要求。基础设施方面,应确定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性能和容量等指标,选择主流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路线和设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安全等。信息资源方面,应对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内容、标准规范、建设方案、技术平台等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参照信息资源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各类信息资源的学校标准,将相关的标准规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和技术平台中,推进和鼓励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创新应用等。信息素养方面,应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方式,开展以学分课程为主、嵌入式教学和培训讲座为辅、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应用服务方面,应遵循应用驱动、数据融合的原则进行建设,支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交流合作、文化传承等业务,为师生校园生活提供智能化服务。网络安全方面,应确保基础设施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终端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等。保障体系方面,应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学校统一完备的规章制度、稳定专业的技术队伍、统一规范科学且具有强制性的技术标准、稳定的经费投入、规范的经费管理办法、持续稳定的运维服务和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与体系等。
图片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发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
教科信函〔202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现予发布,请参照执行。
附件: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教育部
2021年3月12日
3 总体要求3.1 建设目标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是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的要求下,对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和校园环境进行数字化建设,支撑各业务开展智能化应用的整体工程。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通、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3.2 建设原则
各高等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建设水平、治理体系的特点和需求,在保证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学校特色和智慧应用探索。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高等学校应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围绕“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以学校整体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愿景,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协调校内各业务主管单位,针对未来业务需求和技术趋势,在人员和经费方面给予合理保障,制订学校的数字校园规划,用以指导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建议3-10年,在实施过程中,应以规划为指导,考虑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
--总体设计、标准引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将数字校园作为一个整体,加强总体设计,保障数字校园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以及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信息孤岛。高等学校应通过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系统集成,提高数字校园建设效率和建设水平。
--应用导向、数据驱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应以学校事业发展需求、师生教学科研需求及学校管理服务需求为导向。在数字校园建设运行中,应持续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积累、管理和利用,在继续事务处理型应用系统建设的同时,加强事务分析型应用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和智能化服务,促进高等学校数字化转型。
--注重融合、体验优先: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运行中应注意各部分、各系统间的集成和数据融合,发挥数字校园的整体性,为各类用户提供集成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和应用服务。重视用户体验、以师生的使用体验作为数字校园建设运行重要的评价指标。
--安全可靠、适度超前: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应特别注重安全规划、安全实施和安全管理机制建设,构建完整的数字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字校园运行安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应平衡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性能、容量等方面可适度超前,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保证技术平台能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积极探索、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始终处于快速发展中,新技术层出不穷。高等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应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如区块链、边缘计算、智联网等,使信息化能更好地支撑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创新和高等学校事业发展。
3.3 建设流程
数字校园建设是系统工程,宜从学校战略定位和实际需求出发,从顶层设计入手,全校各业务主管单位协同合作,整体规划数字校园建设目标、建设蓝图和实施步骤。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以下建设流程进行:
--整体规划:全面梳理学校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的业务模式和现状,从内部愿景出发,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战略发展目标对数字校园建设的需求,考虑未来的战略规划,制定或完善数字校园相关的信息化规划。
--总体设计:在学校数字校园相关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总体设计或完善学校数字校园的应用模型和技术架构,用于指导数字校园建设。
--项目建设:在明确规划框架和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数字校园各业务板块建设目标与内容,形成具体建设步骤和建设项目,有计划地实施落地。
--运行维护:数字校园相关项目的实施应配备运行维护团队,保证项目正常运行与维护更新。
--评价改进:根据项目数据、用户反馈以及业务流程对数字校园建设各部分内容开展建设情况评价,促进数字校园建设的持续更新。
来源:教育部
来源:教育部
为有效解决系统整合不足、数据共享不畅、服务体验不佳、设施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统筹协调,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提高教育数据管理水平,促进管理服务流程再造,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知》指出,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到2025年,基本形成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实现优化整合,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数据孤岛得以打通,多元参与的应用生态基本建立,教育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水平全面提升。
《通知》强调,要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组织领导,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分工机制,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加强信息系统规范管理,推进信息系统深度整合,促进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加强教育数据规范管理,促进教育数据开放共享,强化教育数据质量保障,提升教育数据管理效能;促进教育行政办公数字化,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教育督导和监管信息化;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规范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数字认证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通知》明确,要打造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精简高效的专业队伍,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鼓励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行岗位交流、健全产学融合等方式引入外部资源。加大教育管理信息化投入,为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安全防护、应用培训、服务运营、队伍建设等提供必要保障。建立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监督评估机制,将整合共享、政务服务等重点任务纳入对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
北京近日针对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24类培训机构进行重点整治,专项治理培训机构宣传“考试包过”“不过退费”等行为,明确培训基本规范的“负面清单”,包括发布虚假广告、夸大培训效果等。此次专项行动将持续至今年底。
据悉,专项行动期间,重点整治举办注册消防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24类职业资格培训的社会机构。北京市各区人社局在辖区内对专技类职业资格培训机构进行“告知承诺制”备案管理。培训机构对照“负面清单”做好自查和整改,相关部门将对自查和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目前,北京市已经开始向专技类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发放监督管理告知书,明确了培训基本规范“负面清单”,包括发布虚假广告、夸大培训效果,培训合同(协议)存在明显不合理条款、明显侵犯参加培训人员合法权益,预付收费超过3个月,未制定收退费制度等九类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据悉,相关部门将结合整治情况,研究制定专业技术类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在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实施培训机构分级评估,研究支持优质培训机构良性发展、支持培养首都创新发展高技术人才的行业发展政策。
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提醒考生,要警惕个别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不存在“官方授权培训机构”“官方指定培训机构”,切莫听信“考试包过”“不过退费”等营销宣传,以免上当受骗。(文/陈旭)
原标题:北京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
来源:新华社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期为3年,按照“学校建设实施、省级认定验收”原则开展工作。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随着线上教学在疫情期间广泛运用,以在线学习为形式的校外培训机构、教育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诸如在线教师资质造假、虚假宣传等乱象的发生。
3月16日,网信办和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了在线教育专业委员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管理。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34.6%。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催生了在线教育平台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些乱象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由中央网信办主管的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了在线教育专业委员会,向全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出倡议,加强行业管理。针对培训机构出现“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在线教育行业认证和标准,加大规范力度,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管。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 张勇: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组织开展从业人员的评估和(资质)认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
近年来,培训机构营销手段五花八门,不少家长担心,“烧钱”的营销挤占这些机构在课程、教学及师资方面的投入。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在线教育行业回归到教育本质。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 张勇:引导在线教育企业找准行业定位,回归教育本质,更加注重师资选拔和培训,更加注重内容和产品的研发迭代、质量提升,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单招是普通高校提前单独招生的简称,国家教育部为了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中等职教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加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每年从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相同点:统招与单招的学员这两者的待遇是相同的。单招与高考录取的组织方式相同,都由山东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填报志愿、划线录取。招生计划性质相同,享受统招生学生同等待遇,单独招生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计划,是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不属于成人教育,也不属于自学考试。单招考生在校期间待遇,国家补助政策,毕业时享受的就业政策及就业后的工资、福利、职称评定、毕业证书、报到证,均与普通专科学生完全一样。单招录取后的考生与高考上线录取考生同年入学,同时毕业,入学时学费住宿相同,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专升本考试报读普通本科院校。
不同点: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报名时间不同,考试时间不同,考试模式不同,考试内容不同。单招的录取率相对比统招的录取率高,统招的选择很多,也意味着竞争更激烈。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19-8866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