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展开全部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将高考模式分为两类,让有技术特长、对技能感兴趣的学生走“技术高考”,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走“学术高考”,这为技能人才成长创造了灵活畅通的渠道,有利于一部分动手能力强、适合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的技能型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

  前不久,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这对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虽然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甚至超过本科生,但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然不是很强,许多考生和家长将其作为“次优教育”。

  其实,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已突飞猛进,特别是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和100所国家骨干高职校的教学条件、实训设备、“双师型”师资等办学实力,已经不亚于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那么,为何高职院校仍然还是许多本科落榜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呢?这固然与社会歧视、职业分工、行业待遇差距有关,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即招生考试制度存在弊端,高招先从一本重点院校招起,再招二本、三本,最后轮到高职,把本科落榜生留给了高职。

  纵观国外,许多国家让年轻人尽早明晰职业方向,提前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瑞士有三分之二的年轻人在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瑞士多次蝉联榜首。德国有大约一半的高中生选择了职业教育,而不是直接选择上大学,这也是德国失业率低的秘诀。

  目前,我国“学历热”盛行,许多家庭和学生对本科院校趋之若鹜,对高职院校心存歧视,由此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荒”的矛盾并存。毋庸置疑,能把火箭送上天的是人才,能让房顶不漏水的同样是人才,技能人才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我国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生产制造环节还很薄弱,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能将先进技术和设计转化为生产工艺过程并制造出高质量产品的技能人才,直接关系到经济转型升级。人社部一项统计显示,我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总量为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约3117万人。一些地方连年出现“技工荒”,企业对“蓝领”人才求贤若渴,一些紧俏工种的高级技师年薪在15万元至30万元仍然存在“招工难”。国家就此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这将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将高考模式分为两类,让有技术特长、对技能感兴趣的学生走“技术高考”,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走“学术高考”,这为技能人才成长创造了灵活畅通的渠道,有利于一部分动手能力强、适合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的技能型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职业教育自身也需进一步增强实力,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提升社会吸引力,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拨款、外部环境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调整人才结构,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助力破解“技工荒”,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湘声报9月28日讯(记者谭亚男  通讯员王慧芳)职业教育,一头系着教育,一头牵着经济。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强国强教、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也是民盟的一贯主张。日前在株洲开幕的民盟第二届教育论坛,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题,汇聚全国民盟职教界的精英,共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之大计。
  
  政府放权让学校自主办学
  

  “我们一直有个误区,总是说放权、扩权,其实有好多权力本来就是学校的,不是政府让给学校的。”与会专家们认为,当前应重点解决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政府越位、学校失位、行业企业空位、社会缺位现象。
  
  专家们建议,要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和监管职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属于学校的权力还给学校,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
  
  对学校而言,要充分落实好办学自主权。公办职业院校要突破一些不切实际的条框约束,民办院校能够享有与公办院校同等的鼓励政策。同时,学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权力运行制约机制,避免“一放就乱”的现象。
  
  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评价,谁来评?评什么?如何运用评价结果?专家们建议政府加强监管督导,积极培养社会中介机构、专业团体和行业组织参与对学校的监督评价,建立社会参与学校治理的有效模式。
  
  让校企合作告别“单相思”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常见的却是学校 “单相思”。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要让企业全方位融入职业教育,参加职校的课程、教学、实训改革,甚至在班级建制、学生考核上,都拥有发言权。”与会专家建议。
  
  “还有一条合作途径: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倡导行业企业办学。”专家们建议依托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紧密结合。
  
  “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失灵。”有专家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校企双方搜集和甄别信息的成本、达成合作的交易成本过高,企业培训又可能变成“为他人作嫁衣裳”,因此企业方对校企合作兴趣不高,多存在“挖墙脚”和“搭便车”心理。对此,专家建议应加大促进校企合作的激励力度,比如说政府可借鉴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对校企合作双方尤其是企业一方,提供财政、税收政策优惠,势必能更大地调动企业积极性。
  
  构建职教“立交桥”
  

  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断头桥”,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短,难以继续攻读更高学位。如何让职业教育突破成长的“天花板”?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将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衔接起来,把“断头桥”变成“立交桥”,在中高等职业教育统筹方面,探索中职、高职教育衔接,推动中职高职协调发展;探索职教与普教互相沟通,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路。
  
  与会专家建议要均衡职教和普教的政府投入,加大对重点职教机构的投入,推进职教品牌院校建设,开放一般职教专业、短期培训的民间投入。
  
  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
  

  此次论坛邀请了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做主旨演讲。
  
  俞敏洪认为人文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教育,都是以培养人为目的。一个完整的人,由心灵、思想、价值、能力、技能等组成,就像一辆完整的汽车,如果把各个部件拆开,就不能在路上飞驰。”
  
  “职业教育也需要培养具有认真、诚信、敬业、职业精神的人。”俞敏洪提出:课程体系设计一定要符合现实需求;老师尽量来自有经验的一线;教育与企业密切结合必不可少;要不断为就业者提供再教育的机会;政府除了必要的支持外,少插手干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主题词“敬业”。敬业与职业荣誉感息息相关。

什么职业既令他人敬重,又让自己自豪?

曾经,我们崇尚“劳动最光荣”“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曾经,我们歌唱“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曾经,我们给予一些特殊行业无限敬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可爱的人”“白衣天使”……

从什么时候开始,职业荣誉感渐行渐远?对许多人来说,职业,仅仅变成谋生的手段,其所承载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在慢慢消失。

谁把职业荣誉感弄丢了?没有荣誉感的职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吗?

我们如何重新找回“失落的尊严”?

■谁还记得“咱们工人有力量”?

——“技术再好还是一个工人,在外面没人会高看你一眼”

今年高考结束后,江苏理科状元吴呈杰打算报考新闻专业。孰料,多名采访他的记者,竟苦劝其不要从事这一职业。“啥无冕之王,就是新闻民工”“狗仔队这行不好干”“不学金融,你这成绩可惜了”……小吴为之愕然。

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在否定自己的职业。尽管对择业有“围城”之说——进来的想出去、出来的想进去,但近些年来,整体上,许多行业都失去了往日光芒,对从业者的价值,仅仅是生存诉求而非理想召唤。

在蓝领阶层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当上工长有啥用?还是个工人!没人会高看你一眼,何况我们还是最底层的打工仔。”说起职业荣誉感,30岁的程雷连连摇头。

其实,在外人眼里,程雷已经算是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优秀代表了。他从湖北黄冈职业技校毕业,受过扎实的专业培训,是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的技术工人。在江苏无锡一家民营机电公司干了8年,在十几个滚齿工中是响当当的技术骨干。去年,他贷款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把户口从河南老家迁到无锡,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

“有啥荣誉感啊,就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即使成了技术骨干,还是社会的最底层。”程雷告诉记者,他迁户口家人都不同意,“老家的承包地可惜了,就算流转给别人种,也有一笔收入。这不都是为了孩子能有城市户口,好好念书嘛!希望她将来找份体面的工作,别像我。”程雷说。

“我们的父辈,大多在钢铁厂、焦化厂、电厂、机厂工作,小时候要是听说谁的爸爸是八级工,羡慕得不得了,觉得特别有本事!可是现在,谁还会以当工人为荣呢?”北京某银行的金融白领许小姐认为,“拼爹时代”,工人阶层不仅自己得不到社会认同,有时还影响下一代的成长,所以“职业荣誉感”的消失,是断崖式的。

一些具有高学历的知识阶层对自己的职业同样“妄自菲薄”。

在河北省邯郸市一家三甲医院工作的医生宋亚岚,就对当初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怀疑。“刚工作时觉得医生很了不起,当我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或者患者治愈出院时,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在呢?看一下网上的评论,医生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白眼狼、吸血鬼,不收红包就不好好看病,开药就是为了多赚奖金。医患关系这么紧张,荣誉感大打折扣!”

网络论坛里,记者称自己“新闻屌丝”、教师称自己“全职保姆”、司机调侃自己是“私人家丁”…… 失落的职业荣誉感,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

■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现象

——分配制度不均衡,趋利的价值导向、舆论导向等都影响着人们的职业荣誉感

职业荣誉感为什么离我们越来越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涂光晋表示,这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有关。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原有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型的、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正在形成。“曾经我们讲求奉献精神,提倡劳动光荣,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社会分工不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了趋利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考察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金钱成了‘硬杠杠’;评判一份职业是否有价值,要考量‘投入产出比’。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的职业荣誉感和对职业的忠诚度自然会下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分析说,在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中,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声望、职业地位相互关联。他认为,在急剧转型期的中国,对于一些职业的评价往往是截然相反的。比如说官员、医生、律师、演员、警察等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这在相对稳定、成熟的社会中是比较少见的。”

李强认为,职业荣誉感的缺失既有个人的因素,也有制度体系不健全的因素。“任何一个职业的进入都有门槛,都有其职业规范、职业技术、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而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培训、考核、认证等制度体系恰恰不健全。”李强介绍,在制造业发达的德国等欧洲国家中,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占人口比例最高,达到40%;我国这个数字仅有7.3%。在这些国家,木工、瓦工、车工、电工等技术工种,都要先经过行业协会的培训,通过考试拿到证书,才能进入企业工作。加上完善的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技术工人不仅收入高,也有社会地位,因此格外有职业荣誉感,非常敬业。

“我曾在国内7省做过一个调查,只有11%的农民工通过职高、中专、技校的学习拿到了资格证书,剩下的89%大多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工作的流动性也很大,收入没保障,这部分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怎么会有职业荣誉感?”李强如是说。

涂光晋认为,社会分配制度不均衡、趋利的价值导向、舆论导向等都影响着人们的职业荣誉感。“各种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确存在着落差,有些是正常差距,有些则是由于体制、机制因素所造成的,比如说垄断行业中的普通工人收入都比其他行业高出一大截,这时候社会心态是不平衡的。还有一些相亲节目、影视剧等宣扬的拜金、炫富的价值观,这些都影响着人们的职业价值判断。”

■还劳动以尊严

——完善制度体系保障,让实干者得实惠,让苦干者吃香,让老实人不吃亏

今天,我们还需要职业荣誉感吗?

答案是肯定的。职业荣誉感与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息息相关。良好的职业荣誉感是良性社会的标志。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得出色,就会得到充分的尊敬,自己也能体验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普通人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成就一番事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在上海,“80后”农民工李影从事着大多数人都不爱干的职业——打扫公厕。可是,她用心去做,把厕所卫生打扫到极致。对小便池,来人一次就冲一次,保证池内无污渍;对厕所地面,见到痕迹就用抹布擦一次,保证地面无脚印;每天晚上10点,公厕关门后,还要进行一次全面保洁。李影管理的厕所干净清爽,鲜花绽放,自己也赢得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如今,这位江苏姑娘已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全国道德模范,并获得上海户籍,成为新上海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职业于人有双重意义,它不仅是我们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岗位,还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的第二个价值准则就是敬业。有了职业荣誉感,才能发自内心的爱岗敬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在我国,强化职业荣誉感势在必行。

李强建议,首先要从制度体系上加以保障,让人们能够通过职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职业地位上升,从而得到相应的尊重。这需要我国不断完善用工制度,形成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让农民工“体面劳动”。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多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考核和认证等。

涂光晋则认为,还要通过深化改革,如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增加广大劳动者的收入。同时为培育爱岗敬业人才提供机制、制度保障,让实干者得实惠,让苦干者吃香,让老实人不吃亏。

此外,在价值导向、舆论导向方面也要积极引导。专家建议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和教育,大力宣扬和赞颂职业道德模范,奖励那些不同岗位具有强烈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的优秀人才,以此让更多的人在感佩荣誉的同时,感悟社会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我们以往反映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事迹,比较注重写先进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今后应当形成这样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一个人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的付出有相应的回报,无私奉献的人不是傻子,不会吃亏。这样人们才会对自己的职业更加热爱和忠诚。要通过媒体舆论、影视节目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重塑人们的职业荣誉感。”涂光晋建议。


  

  不上高等教育的大学一样进清华北大?究竟有什么秘诀把学生送到世界五百强?什么学校可以让学生毕业后和企业无缝对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毕业即可能失业”如何有效的解决?9月28号21:55央视财经频道《对话》为您解密!

  中国职业教育真的“低人一等”?

  蓝翔技校的校长对毕业生发表演讲,如果你们那么多才多艺,又能当工程师,又能当什么,你们跟北大、清华还有什么区别?这是他的落点,当然博大家一笑,但是至少说明普通老百姓心目当中,职业教育教育只能培养单一技工型人才,而普通大学培养工程师等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庆国《对话》现场回应:

  我想提一个问题,现在每个人,尤其是白领,都希望有一部车,每一位白领都有计算机在自己操作,可是白领想没想过,开汽车这件事在过去叫汽车司机,典型的蓝领,敲计算机这件事,过去有一个职业,现在可能已经淘汰掉,叫打字员,录入员,蓝领,现在做这样,想没想过干了蓝领的活,低人一等,没有,为什么?

  因为社会在发展、在变化,因此职业还有蓝领、白领前工业化或者原来意义上工业化的这种理念和定义,在今天发展已经有不适应的地方了。实际上就像有些地方,我觉得单校长已经提到过,灰领地带已经模糊了,所以你不能用老瓶子装新内容,应该是用新的发展眼光,来看待职业教育。

  幼儿园小孩都可以做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表示:幼儿园小孩都可以做项目,只不过做得很简单,所以每个人都有做项目的潜能,如果你的潜力很大的话,可以搞更复杂的、系统级的项目,如果你能力稍微欠缺一点的话,可以做一个单元项目,或者非常小的元器件级别的项目,这也是一个项目,当然做项目背后的那些能力,每个人都得到锻炼了,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就保证他到工作岗位之后,就会有一个比较持续发展的后劲,这是很核心的。

  和企业无缝对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或许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随着退休时间的延后,大学毕业生增加,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给心理产生了很多的影响。“毕业即可能失业”的悲观想法已经萦绕在很多大学生的脑海中! 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呢?主持人陈伟鸿在现场也提出疑问。

  两位校长分别亮出各自的高招,也玩起了文字游戏,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现场给出了其中的答案:我们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厂中校。

  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庆国表示他们的优势是校中厂,两者之间结合起来,就能够很好地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和产业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的问题?

  到底学校是怎样说服企业投入教育把企业的资源对接好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收看9月28号21:55央视财经频道《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人才制造的转型升级》“职教的逆袭”。


    中国经济网北京926日讯 近日,“广西女生舍弃读大学机会选择中职院校”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毕业证的含金量也不再是由文凭高低决定,职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学子的青睐。那么政府和教育部门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都给予了哪些支持与扶植?在新国际环境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趋势?917日,2014年国际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展示与对接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中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国际合作与比较教育研究室主任刘育锋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教育频道采访,就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刘育锋:职教发展方向明确 即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图)

  917日,2014年国际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展示与对接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图为中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国际合作与比较教育研究室主任刘育锋接受中国经济网教育频道采访。中国经济网 何彦军/

  据刘育锋介绍,政府的扶持可以分为投入支持、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持多元并举。首先,从新世纪以来,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尤其近几年的投入高于建国以来直至新世纪之前的总体投入。其次,对职教方面的很多项目进行了政策规范和激励引导。如校企合作,制定了相应的条例,使之更加规范、可操作。再如示范校建设的项目、职业教师的培训项目等等。教师做为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通过这些项目获得深刻的感受和收获。“从经费的投入到政策的制定,到具体项目的实施,这些方面中央层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当然地方层面也提供了与中央层面相配套的支持。”刘育锋说。

  谈到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刘育锋表示,职教发展方向很明确——我们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现代职教体系就是要“打通”现有职教体系,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同时,形成一种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建立一种在互惠互利共赢基础之上的机制。校企既要合作还要分工。最重要的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要关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绿色技能开发的问题也将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都是我们职业教育发展未来的重要趋势。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6日讯 9月17日,2014年国际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展示与对接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化北在会上做了致辞。陈化北表示引进不等于完全照搬,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市场需求来分析、研究和调整资源的应用和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地利用海外资源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国际化进程。同时也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和人力资源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交流,帮助中国职工海外技术培训、实训和到海外就业。


  9月17日,2014年国际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展示与对接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图为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化北在会上致辞。中国经济网 何彦军/摄

  陈化北指出,今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实现重大转型升级的开局之年,是跨上新台阶和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年份。在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陈化北表示,长期以来,中国职业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力资源。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能型人才发展规模为中国职业教育规 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我国需要科学调整职业教育政策方向,并扎实构建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经费、教师规模、课程体系及质量标准体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等,对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外国专家局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始终把引进先进的国际教育培训资源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直以来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服务国际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人才国际化。

  最后,陈化北介绍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现在都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改革和调整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来和走出去”无疑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海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资源非常丰富,既有很多先进理念和先进模式,也有大批成熟的优质课程和优良师资,更有不少科学严谨的权威职业认证体系和职业技能标准,这些都是需要引进,需要消化,需要对接的宝贵资源。当然,引进不等于完全照搬,我们还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市场需求来分析、研究和调整资源的应用和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地利用海外资源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国际化进程。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和人力资源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交流,帮助中国职工海外技术培训、实训和到海外就业。 


 

陈小玲在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资料图片)

  陈小玲是同事眼中的“工作狂”,学生心中的“邻家阿姨”,不断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改达人。30年来,她上得课堂、下得厂房,创设模拟情景项目课堂教学,构建物流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标准,成为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中的佼佼者,她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她是教育教学业务高手,同事眼中的“工作狂”,“工作上很有那么一股劲儿”;她是和蔼可亲的“邻家阿姨”,学生24小时都能打通她的电话,诉说心事,得到帮助;她还是“教改达人”,从每一节推动革新的课堂开始,从每一段进企业的潜心研习入手,不断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她就是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教研室主任、高级物流师陈小玲。

  巧的是,陈小玲的教龄和教师节“同龄”,从1985年至今,陈小玲从事职业教育已有30个年头。今年教师节,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成为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中的佼佼者。

  把“小超市”变成“实训中心”

  1993年,在广东省农机学校任教8年后,陈小玲调入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其扎实的专业能力、优秀的德育工作水平受到师生的好评。2002年,学校招收了第一届国际商务专业(物流方向)学生,陈小玲任专业负责人。她敏锐地觉察到,培养物流专业的学生不能仅依靠“粉笔加黑板”,一定要建设实训室,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顶岗实习、正式工作时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凭着自己在省农机学校8年管理实训室的经验,结合每年带学生在企业实习3个月的蹲点见闻,陈小玲与另外两名教师建起了一个小型实训室。模拟沙盘里有珠三角的铁路、公路、水路、码头、仓库等,配有小型货架、叉车。学生在实训室学习,可边观察沙盘边设计物流路线。陈小玲还与同事申请在校内开设了一个学生超市,设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仓储部等部门,从下午放学到晚上宿舍熄灯前营业,由3名教师带领6名学生轮流管理。自从有了这个小超市,物流专业3个年级的学生都能在这里获得进出货、盘点、报废、成本核算等经营流程训练。

  2005年,学校搬到新校区,有了更大的空间,经过4期的不断建设和配置,当年的小实训室、学生超市已经整合建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物流实训基地,室内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内有“美宜佳”教学商店、叉车、货架、仓储作业实训区、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物流作业综合实训区、自动立体库实训区、现代仓储配送中心、校企共建物联服务中心,另有1600多平方米的叉车训练及考场等。

  这个与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东莞环众物流咨询有限公司等合作完成的校内“五位一体”实训中心和特种设备作业考点,满足了学生技能实训、教师技能与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和教产研发与服务的需求,吸引了大批外校教师参观学习,许多相关专业的教师和企业员工也在这里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这一切,都凝聚了陈小玲和她的同事无数的心血。

  创设模拟情景项目课堂教学

  2009年10月,在“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物流技能大赛”中,由陈小玲带队的3名选手分获一、二等奖,她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3月,她指导的学生获“2010年广东省物流技术竞赛省属选拔赛”团体第一名(市级);同年4月,学校参加广东省物流技术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一名和第二名。

  参加3次技能竞赛,虽然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与全国、全省同行的切磋中,也使陈小玲不断反思当下的专业教学。学生光有实训场地还不够,应该让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完成一个个项目,熟悉工作的整个流程。她尝试使用项目教学,1个班60名学生,每6人组成一个“仓储公司”,由学生自己给公司命名、分角色、完成指定任务。

  在“出库业务”课程的教学中,陈小玲设置了“出库前准备”的任务,上课时给每个“仓储公司”发任务书:省经贸仓储配送中心客户部接到客户好又多超市的出货订单,要求将所需的货物均由配送中心分别送货上门到广州市内3个门店。学生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制作出库计划,合理组织发货作业,包括货位、机械设备、工具和工作人员;做好出库货物的包装材料、工具、用品的准备,根据货物性质和运输部门的要求,备齐各种包装材料及相应的衬垫物,以及包装标志、标签、打包工具等。

  陈小玲设计了连堂4节课教学,要求各“仓储公司”在前3节完成任务,并将过程写在白纸上或做成PPT,在最后一节课进行展示。由此,使每个学生对出库业务的流程、步骤、操作方式了然于心,业务娴熟。

  1名教师面对60名学生,怎样及时解决实训过程中的学生疑问?陈小玲留意观察,在每个“仓储公司”中挑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助教”,课前先告知任务,请他们做好课中解答本“公司”所有问题的准备。这些学生“助教”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逐渐培养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帮助和带动了其他学生自主学习。用人单位反映,陈小玲教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业务扎实,不少人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标准

  平日里,陈小玲对学生关爱有加,是学生心中的“知心阿姨”。学生们24小时都能打通她的电话,诉说心事,得到帮助。陈小玲认为,给学生生活上的帮助更重要,毕竟他们走出校园马上就要进入社会,没有过硬的技能,是不能谋到饭碗的。

  在对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课教学接近尾声时,陈小玲发现,中职学生对学科联系、知识整合的能力较弱,于是,她把物流企业管理、物流采购实务、电子商务与物流、物流信息技术、仓储配送实务、运输作业实务等课程进行整合,开展了为期3周的复习教学。

  学生顶岗实习后,陈小玲到企业回访已经成为仓管员、城市配送员、包装员、理货员的学生,得到的反馈是:“陈老师,最后3个星期的课太有用了!把学到的知识有效连贯起来,正好在实习中学以致用。”

  陈小玲又陷入了思考,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能否以物流企业工作岗位中的主要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这样,学习情境即为工作情境,学习即工作,可以让学生明确今后就业的工作岗位及岗位职责。

  每带一届学生,陈小玲就根据企业新需求在整合教学中添加新内容,到2011年,她担任首批国家示范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物流服务与管理”项目组组长,“物流整合实训”课程得以系统完善。该课程框架包括物流公司的成立、商务活动、物流市场营销、采购实务、运输实务、仓储配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处理、职场礼仪、现场管理等10个项目。学习内容按工作过程设计,学生可以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做与学中提升物流企业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这门课程突出了实用性、专业性和前瞻性,能培养符合企业实际和满足今后物流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物流人才。”陈小玲说。

  2011年以来,陈小玲带领教学团队多次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借鉴了德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实施方案开发、教学过程设计等环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及岗位职业能力需要,结合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开发了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供应链流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具有供应链流通环节特色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组织团队化、课程实施生产化、课程成果产品化、课程评价过程化的“五位一体”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模式。她还按该课程模式要求制定了《物流综合实训》等1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完善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陈小玲还参加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及内部审定等工作,先后编写了《物流仓储实务》、《仓储作业实务》、《物流员职业技能鉴定复习指导书》、《职业礼仪》等教材。其中,《物流仓储实务》教材在2013年5月被教育部评选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接见葛道凯司长一行
 
    本网天津讯(记者 刘俊仁 通讯员 张宇)9月24日,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委托重大课题“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研究”推动会在天津大学会议楼第四会议室举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高职高专处处长林宇、教学处副处长张磊,天津大学社科处处长张俊艳、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闫广芬、副院长米靖、孙克俐等领导出席会议。课题负责人、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院教授肖凤翔汇报了课题进展并对课题研究计划作了说明。


课题推进会议现场
 
    葛司长及相关领导在高度评价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询问了当前课题研究遇到的困难,并提出殷切的期望,指出该课题是中国工程院在职业教育领域设置的第一个重大课题,旨在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在学术研究、实践应用及社会影响力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指出天津大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学术研究的最高学府,希望学校和学院给予该课题高度重视,彰显“天大风格”和“天大气魄”。针对该课题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葛司长指出,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的研究应关注职业教育外部和内部发生的重大变化,切实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的构建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变化相契合,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单个职业院校或企业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宏观问题。


合影留念
 
    随后,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会见了葛司长一行,感谢葛司长长期以来对天津大学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社科处领导和教育学院领导老师陪同下,葛司长一行参观了天津大学校史馆。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6日讯 加快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不仅为广大青年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也为社会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目前职教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情况如何,他们是否满足了市场和岗位的需求,企业对他们反馈回来的评价又是如何?9月17日,2014年国际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展示与对接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吕景泉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教育频道采访过程中,以天津为例就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9月17日,2014年国际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展示与对接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图为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吕景泉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 何彦军/摄

  据吕景泉介绍,天津的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目前在就业上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毕业学生就业率非常高。初步统计,在高职院校应该是95%、96%以上,中职院校应该在94%、95%以上。

  其次,毕业学生起薪率较高。甚至很多专业的学生起薪率超过了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

  再次,毕业学生胜岗率高,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和广泛欢迎。

  提起天津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们,吕景泉欣慰地表示,职业院校学生的务实精神、扎实的作风、对岗位的敬业,近几年变化非常大。天津职业院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装备,以及整个国际化的理念,也吸引家长和学生们。目前,天津出现了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企业、社会、家长,包括学生们认可的趋势。


    本报讯(记者 宗河)9月23日,教育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兰州召开西藏和四省藏区中职教育推进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有关要求,对加快推进西藏和四省藏区中职教育发展工作进行再部署。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央西藏办副主任斯塔,教育部副部长、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教育组组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到会并致辞。

    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保障与改善西藏和四省藏区民生的现实需要,是维护西藏和四省藏区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调整与完善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结构、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近期要重点抓好五项任务:一是依托现有职业学校,每个藏区地州原则上重点建设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二是调整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和布局,支持建设一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解决西藏和四省藏区中职教育发展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双语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等问题。四是大力推广“9+3”免费中职教育,把“9+3”纳入到各省藏区年度招生规划,积极探索“9+3”招生、管理、就业的长效机制。五是适度扩大对口省市及合作学校招生规模。

    会议强调,五省区、藏区地州、对口支援单位、中央有关部门等四方面都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推进西藏和四省藏区中职教育发展。下一步工作要突出抓好五个关键环节:一是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制定好藏区中职教育发展规划;二是做好重点建设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案;三是加强中职学校各项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形成加快推进西藏和四省藏区中职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五是抓好督促检查,确保取得成效。

    会议期间,鲁昕还考察了兰州市、甘南州部分学校。


    记者从省教育厅近日组织召开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督办会上获悉,2015年起,贵州省将试点推动建设示范性职教集团。

  问题:“自弹自唱”“集而不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指的是以相关职业院校为成员,联合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它相关组织组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2009年,我省成立首批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我省有省交通与汽车职教集团、省建设职教集团、省机械装备制造集团、省旅游职教集团、省计算机与网络职教集团、省供销职教集团、省护理职教集团、省电子技术职教集团、省农业工程职教集团、铜仁职教集团等职教集团。

  督办会上,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集团化办学对于推动我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促进行业交流,强化校企合作,加强招生协作,培养培训师资,建设专业,共建共享教学成果等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办学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作为非法人实体的职教集团对成员单位的约束力不强,行业、企业的吸引力不足,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各方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够,“自弹自唱”、“集而不团”等问题仍然突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效有待提升。

  建议:采取冠名形式吸引企业参与

  针对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该负责人提出: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坚持以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共赢为引领,做实做优一批多元主体、政企联动的职业教育集团,实现办学特色化,运转制度化,工作常态化,力戒同质化,要创新思路,采取冠名等形式,吸引企业作为主体参与集团化办学,形成多元主体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同时,要通过“组织一次技能大赛,开展一次政校企对话,共同招生培养一批学生,每年互换一批专业教师,完成一个课题,创建一本刊物,开发一门课程,打造一支专家队伍”等措施,加快改善职教集团松散、低效的局面,推动实现“发展机制突破,治理结构突破,办学成果突破”。

  另外,要采取经费支持、项目建设(公共实训中心)和政策倾斜,引导各地推进集团化办学。支持行业型职教集团牵头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领我省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设置和评估。

  今年,我省将再推动组建3-5个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学校、企业、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参与率。从2015年起,试点推动建设我省示范性职教集团。


  近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老师肖国华的手机被打得发烫,只因央视10套科技频道的《我爱发明》栏目播出了一期《破螺取肉》的专题节目,而这个神奇的田螺取肉加工机,正是肖国华老师的发明成果。

  肖国华出生在湖南益阳普通的农民家庭,对农民的艰辛劳动有着切身体会。得益于父亲对机械改装和创新的偏爱,他从小就喜欢捣腾机器,年纪不大就接触了很多机械方面的知识。益阳湖区盛产田螺,2001年,肖国华发现父母农闲时捡拾田螺出售净螺肉,一个人最多一天只能挑10斤左右,于是他萌生出弄个设备来减轻父母负担的想法。2003年,肖国华开始将脑中的想法付诸行动。

  2008年,肖国华来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机电学院任模具专业教师。之后,经过几次显著的改良,第四代田螺取肉加工机终于问世,能够实现壳肉的精细分离。不仅如此,分离后的生物废料还可作为水禽养殖场的活鲜饲料,消除了螺肉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废料环境污染。田螺取肉加工机研发成功后,肖国华于2012年为其申请了多项专利,当年年底获得授权。

  “学校良好的氛围给了我创造创新的空间,同事和企业师傅给了我很多设计的灵感。”肖国华自从进入浙江工商职院后,发现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与宁海优良的产业环境相结合,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搭建出了非常有利的实践平台,让自己的技术和兴趣如虎添翼。

  在宁海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肖国华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宁海的模具企业,利用产业环境氛围进行模具教学、模具机械创新的研究。近两年来,肖国华结合自身实践,先后申报了涵盖模具、自动化设备在内的70余项创新专利。此外,肖国华还常常根据家人朋友的生活需求构思开发一些简易使用的家用小发明,如“年糕切片机”、“点钞机”、“自动施肥机”、“农田播种机”、“菠萝挖槽机”等等。

  在肖老师的影响和带领下,该校机电学院的学生们也迸发出强烈的创新实践激情。2011年,他带领学生参加“华宝杯”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012年,带领学生参加“中望杯”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获二等奖,肖国华本人则获得教师组个人一等奖,并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模具技能大赛执裁专家。

  肖国华觉得,老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灌输。在课堂上,他会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让学生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停地尝试,而不是示范。他告诉学生:“学是为了用,不是为了考试。”

  在家庭教育中,他也是如此。每当四岁女儿嘟囔着自己的玩具坏了,肖国华可不会发挥所长二话不说为其修好,而是先让女儿自己琢磨琢磨,捣鼓捣鼓,尽量自己去“搞定”。就像当初他着手制作田螺取肉加工机一样,有同事怀疑道:“肖老师,你这个东西,能不能搞得出来哦?”他淡淡地答:“就算做不到位,每次尝试之后总会有所改进。如果目的性太强,就会找不到幸福的支点,若是作为自己的兴趣来做,就享受了尝试的全过程。搞技术的人,还是不要太功利。”  







    辽宁丹东是中朝界河鸭绿江边一个风光旖旎的边陲小城,是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烟洗礼过的英雄城市,是四季分明但气候适宜的人居佳地,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它闻名遐迩。
    2013
1028日至117日,为期三个月的动漫游戏国家培训在此展开,来自全国各地48位学员云聚于此,期待学有所成。
   
培训学习的过程是充实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这里有险峻的凤凰山与老牛背,黄金般的银杏树、苍挺的红杉漫山遍野,自成一番壮丽风景;连绵起伏的虎山长城、肃立的抗美援朝纪念馆让历史的气息凝重起来;我们流连在这北国风光,也腾跃于羽毛球、乒乓球的赛场上,充实的实践活动为这3个月的培训生活增光添彩。
   
这次培训分为两个班级,一个是动漫游戏设计班;一个是机电班;培训初期是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厅举行,接下来的几天展开的培训是围绕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思考、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师德教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中高职协调发展之探索、中职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这九项内容进行的。
   
培训课程表公布了,课程表的学习内容都是围绕着动漫游戏专业展开,非常专业,而且课程时间也是满满当当的,学习周期很紧凑,这不禁让我这个在院校学习了四年的专业生都打上疑问:三个月的时间,能完成大学2-3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吗?
   
尽管如此,我们每天紧张的学习时间还是在学院与参培老师们的协助下井然有序地展开。每天校车早晨、中午、下午的接送,给老师们在寒冷的几个月中送来温暖。同时动漫游戏班被安排在学院的电脑实训机房中。规范的设备、舒适的环境为学员学习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条件的优越让我们轻松自如地学习,人文的关怀更让我们和谐快乐地收获。培训的老师中,以教龄年长的居多,老师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构建班集体发挥着自己的力量:有的帮助学员的学习、有的帮助学员的创作、有的帮助学员的生活、有的制作班级通讯录。尽管学习课程设置分门别类:二维(有纸动画、无纸动画)、三维(三维基础、三维人物动物模型、动作设计)、建筑(建筑基础、室内效果图)、后期合成(合成特效),我们经常难得共聚,而且完成学业的时间又是争分夺秒,无暇更多点的沟通,可是大家一样地你追我赶,收获了共同的丰盛,共同的进步,时光虽短却这样令人怀念。
   
忘不了第一次培训活动的间隙,我们去的丹东市区著名的黄金大道,正值银杏金黄时,不时飘落的银杏叶为街景增添一份诗意,那天当地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也在此取景,看着节目的彩排,好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天空下着小雨,阴沉的天铺开,为肃穆的纪念馆平添了许多庄严,站在广场的纪念碑下,不由令我想起了南昌八一纪念碑,想起了红色摇篮的故乡。来到一排排坦克的整齐阵列前,一种心灵的震慑让心久久的颤动,幸好纪念馆是在室内,随着解说员的引导,观看了抗美援朝战役中战士的生活用品、作战用品,等等,展厅最令人震撼的是360度全息展厅,运用投影技术与实景制作还原了当时残酷的战役场景,让人唏嘘不已
   
忘不了爬虎山长城,虎山长城虽无北京八达岭长城的连绵,但作为隔着朝鲜与中国疆土的一道风景线,登上虎山长城,即可瞭望朝鲜边疆疆土。朝鲜的边疆建筑很少,站在长城一眼望去只能看到些低矮的围墙,围墙里堆着金黄的玉米,鲜明的对比,大家不有许多感叹;下长城了,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学员们互相扶持着走下了长城,脚肚子已明显感到酸酸的滋味;可是,我们还是直奔鸭绿江了,鸭绿江也是一道天然的边界,在导游的安排下学员们乘船出发了。船的速度不快不慢,正好可以看到河对岸的士兵和朝鲜人,河边的小路不时有骑着自行车的朝鲜夫妇,男的热情的向我们招手,女的则是害羞的低着头。这时有老师说:快看,那辆军用吉普车怎么一直跟着咱们呢,还招手呢!有些胆子大的学员则是站在船沿拍起照片了。异国的风情异国的神秘,我们随波逐流踏过。
   
忘不了云里雾里攀登凤凰山的惊险啊,那步步惊心的登高令我们勇气倍增。都说丹东凤凰山陡、险。一开始我还不以为然,毕竟我是攀登过黄山的人了,所以一开始的台阶都不在话下,只是后来越往前则是越陡峭的山路,当到达小牛背时,丛山峻岭的险峻初露端倪了。已经到了中饭的时刻,导游提示大家:支撑不住的学员可以沿着小路下山了。但是很多学员包括学院副院长坚持继续爬。到达老牛背时,眼前一片云海茫茫,只看到近处云雾中的几根柱子与铁锁,爬还是不爬?大家又犹豫了一下,可是,当带头的学员往前手脚并用时,后面的学员又一次呐喊催促时,我鼓足勇气,攀着铁链的刺骨寒冷往前。幸好在山脚买了一双手套,借着手套的辅助,顺利的通过这段险途,我们站在老牛背上拍起了照片,霎时,脸上有一种大无畏,还有一种成就感融进了灿烂的笑容,绽放,也许这时你才体会到“走万里路的真谛。
   
更难忘那一场场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我们矫健的身影在女子双打、男女混双的赛场上绽放青春。感谢美院修羽毛球课所学的球技,我参加的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双,比赛成绩名列前茅。
   
这是一次多么奇妙的培训旅程啊,虽然艰辛,却也快乐;即使短暂,也很值得收藏。因为我们有了许多收获,不仅仅是技术的知识,更多的是怎么克服难关的勇气与方法,以一句话简以概括:道可顿悟,事必渐行!

 

    作者简介:

    张冰筠,女,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动漫专业教师。曾获校级优秀技能辅导老师称号;首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设计创意教学中心师资培训“优秀学员”称号;校级优秀技能辅导教师、体育艺术工作先进个人。


   本报兰州9月23日讯 (记者 李欣瑶) 今天上午,西藏和四省藏区中职教育推进会在兰州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致辞。

  咸辉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说,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实现了较快发展,希望教育部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继续关心、支持甘肃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照顾和倾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会议的安排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谱写我省藏区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斯塔在会上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藏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力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央统战部将全面配合会议精神的落实。

  鲁昕说,要加快推进西藏和四省藏区中职教育发展,尽快改变以上地区中职教育的落后面貌。鲁昕指出,要重点建设一批中职学校,调整优化学校专业和布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广“9+3”免费中职教育,适度扩大对口省市及合作学校的招生规模。此外,要制定好藏区中职教育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

  会上,甘肃、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就中职教育发展作交流发言。藏区对口支援省市代表、职业教育集团代表、民办学校代表,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关负责人等作了发言。



   提到“瑞士制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精密的仪器和手表。事实上,瑞士的服务业也因其优质的形象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近日,央视播出了2014瑞士技能展的,使我们对于“瑞士制造”背后的职业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年一度的瑞士技能展示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展,展现瑞士学徒制的成果,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瑞士职业教育对于本国综合竞争力和经济的推动。其中不仅包括像酒店服务等,还包括木工、铺路工等许多基建项目。瑞士是一个失业率极低的国家,据统计只有欧盟的三分之一,90%至95%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

  瑞士人对于职业教育一点也不排斥,有些人虽然可以进入大学深造,但为了获得一门技艺,会进入高职学院先去学习。瑞士的有关部门,会根据劳动力市场对职业资格的要求和岗位空缺情况,决定职业教育和培训招生计划。

  瑞士在职业教育中的经验,对于我国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特别是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情况下,如何利用职业教育的优势来增加就业率,瑞士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瑞士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另外一个启示,就是要给予职业教育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或者是因为成绩不好而去职业学校。实施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技术、有能力,就一定能在社会上得到尊重。


中午看央视的《新闻30分》节目,其中有一条来自瑞士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兴趣。以前知道德国的职业教育很发达,现在知道瑞士也是一样。在这个以制造世界顶尖手表而著称的山地小国,那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生们,70%会选择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当一名他们称之为“学徒”的职业技术学生。“学徒”们学到一门实用的手艺之后,有的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有的则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进而又去投考高中、大学预科或者直接考大学,对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也就是说,它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是完全打通的。新闻当中还特意采访到了一位名叫大卫的学生,他本已经考上了一所大学,但出于多种原因,又进入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当起了“学徒”,理由是“不知道大学那些课程有什么用,倒不如先当学徒学一门手艺。”

我们知道,德国、瑞士都是高端制造业王国,在欧洲普遍遭遇经济衰退的今天,这两个国家的境况是相对最好的,原因都是由于有强劲的实体经济做支撑。德国的制造业产品,大到汽车、坦克,小到电风扇和剃须刀,无不以质量过硬、皮实耐用而使消费者有口皆碑;瑞士更是以手表这种消耗原材料和能源极少而利润极高的产品而成为钟表王国,加上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使这个山地最多、地理条件最差的欧洲国家,成为全世界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它们为什么能这样?许多人经过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因为他们的工人好”。而他们的工人为什么好?原因就在于极其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

这种职业技术教育,对青年工人的培养,几乎称得上是“订单式”的,职业技术学校与用人企业之间有密切而直接的联系,有的合作时间超过了百年以上!初中毕业的孩子们一旦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他将来的就业去向、实习单位等等就已经定下了十之八九。这样一来,孩子们在职业技术学校中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有企业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行为习惯等等一系列属于“软件”的东西。学员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便天然有着一种对企业发自内心的忠诚。由于忠诚度高,所以员工跳槽之类的事情也比较少,更有利于企业精神的传承。

孩子们一旦当上了“学徒”,是不是就意味着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呢?完全不是这样。恰恰相反,有些“学徒”在学手艺的过程中,或者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深深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中一部分人就产生了强烈的深造欲望。抱着这样的动机,带着问题去大学里学习,那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当然就远不是我们现在常见到的那些“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所谓大学生们可以比拟的。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老师,都在为一个问题而头痛:学生们的求知欲都去哪了?广泛流传的一篇网文《大学生,你不失业谁失业?》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次集中吐槽。根本的解决之道在哪?就是两个字:实践。只有经历过职场摔打的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知识如饥似渴。延安抗大为什么出人才?因为学员都是从战场上来的,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刚恢复高考时的学生为什么用功?因为在工厂和农村的生活使他们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我国对职业教育事业也有着极具战略眼光的规划。今年5月初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说抓住了问题了关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要互相打通,“学徒”可以上大学,大学生也可以去当“学徒”,这真的是职业教育的王道,也是解决当今高等教育面临之窘境的一剂良方。



南方日报讯 (记者/雷雨)“高考改革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希望全社会关注高考以外的问题。”知名学者、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广州出席“TFO宁静致远”学术讲座时如此表示。谈及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葛剑雄认为,一年两考仍然不能解决学生考试压力过大问题,根本之策是进行整体配套,实行职教分流,让除了上大学之外的学生也有很好的出路。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改革试点省份的上海、浙江也相继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两会上,葛剑雄素以敢言直言著称,被称为教育界的“葛大炮”。葛剑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教育问题,他对高考改革乐见其成,但他表示不能寄予太大的期望,“对新方案不能盲目乐观,不要认为高考方案能整体上解决所有问题”。

    “高考改革本身能解决的问题有限,它最多能解决40%学生的问题,上不了大学的怎么办?”葛剑雄说,《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教育是关注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希望全社会关注高考以外的问题,比如高校定位问题、诚信机制建设、全社会的目标与我国教育方针是否一致等。

    葛剑雄认为,即便在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把上大学作为唯一的目标,高等教育实行多元分类发展,职业教育的学生并非是“矮人一等”。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合理的解决之策是实行职教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即使不上大学的孩子也有很好的出路,“如果读职校的学生也有很高的薪水和社会地位,和考上大学的差别不大,家长选择时自然会从实际出发”。

不过,葛剑雄指出,要解决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矮人一等”的社会心态,除了从观念上大力宣扬外,也要切实推进社会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本报讯 (记者 王恬)9月23日,全国人大调研组赴黔调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座谈会在贵阳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恒,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刘德培,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出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忠良主持。

  全国人大调研组此行来贵州主要围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一行听取了省政府和贵阳市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与省有关部门及贵阳市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了解当前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对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调研组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近年来,贵州各级各层面高度重视和关注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投入,职业教育发展有成效、有亮点,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逐步增强。贵州职业教育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需求,在教育园区建设等方面有许多创新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同时,他们称,对在座谈中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将进行认真研究梳理,为下一步修改《职业教育法》提供素材。

  在黔期间,调研组一行还将深入黔东南州、毕节市等地进行调研考察。


航海专业学生进行航行模拟操作训练。

教师在“学府号”散货船上指导学生实习。

学校为企业“订单”培养的学生,在国外接受训练并展开企业文化教育。


    航海技术专业,是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牌专业。服务于国家海洋产业发展,职业的国际化面向,让这个专业大受欢迎。而与世界和国内知名企业“订单”办学、招生与就业双向畅通更增加了这个专业的吸引力。 

    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意味着我国航海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持续高速度增长。而蓬勃发展的中国航海业市场、持续的国际远洋运输市场,更打开了对航海专业人才的“胃口”。 

    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上百家企业来海运职院招聘,更有世界著名企业来争夺未来的“职场精英”。仅今年,面向全校500多名涉海专业毕业生,这些企业一次就提供了近600个就业岗位!几年来,已有上千名航海专业优秀毕业生被推荐就业于意大利、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境外国际企业和香港、台湾等境内著名企业。 

    “学校开办的航海类、轮机类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和过万的月收入是吸引我们报考的原因之一”“毕业后能到新加坡、意大利、美国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工作,很吸引我。”在校大学生苏涛、杨洋以及已在意大利歌诗达公司工作的沈飞杰、陈瑶和新加坡丽星邮轮公司工作的梁颖同学等道出了所有在校学生的心声,“虽然我们高考成绩的起点比本科院校的低,但只要努力,我们毕业后的前景一点也不比他们差。”


   9月19日下午,平阴县职教中心全体教师齐聚报告厅,现场聆听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余祖光先生的专题报告会。济南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分管领导和市直部分职业学校领导也来到现场参加报告会。

  余祖光所长有着诸多的社会兼职和头衔,全部聚焦于职业教育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宽厚的探索实践作为基础。他的报告全面深刻地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职业教育的论述,系统科学地分析了近期一系列政策方针的理念与实践,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余所长特别指出,职业教育要发展,产业文化育人是必须强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五个对接的最根本的东西,也是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

  校长马扶祥对此深有感触:“作为首批国家示范学校,职教中心已经迈开了后示范建设的新步伐。但面对新形势,又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困惑。今天余所长现场给我们解惑、支招,让我们明白了从哪些方面完成先行先试的任务,怎样发挥示范校的引领辐射作用,我们对深入推进后示范建设,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贡献的信心更足了!”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