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展开全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关键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本文立足教育内部改革的空间,思考什么样的人叫人才,如何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的观念,怎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并就传统教育思想的误区给出建议。

 

没有最优秀的学生

    美国盐湖城召开冬奥会期间,我国奥委会代表团参观一所学校时,带去了两个熊猫玩具。团长对校长说,一个送给你们学校最优秀的男生,一个送给你们学校最优秀的女生。这一下难为了校长。校长说,我们学校个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没有最优秀的。有的学生学习优秀,有的学生运动优秀,有的学生做义工优秀。最后校长只好把两个熊猫玩具陈列在学校的展览柜里,写上“送给最优秀的学生们!”供所有学生欣赏。

    儿童就是儿童,不能用成人评劳模的办法来评选儿童。人是有差异的,因此人的发展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和要求每个学生。所以要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我反对在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树立榜样的办法很多,做了好事可以表扬,学习有进步可以表扬,热爱体育活动可以表扬,不一定把一小部分学生定格在“三好学生”上。评选“三好学生”,一小部分学生受到鼓励,但却会伤害大多数学生。当然,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受到刺激,以“三好学生”为榜样,争取也能当上三好学生。但“三好学生”的名额是极少的,因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望而不可即,其实是起不到激励作用的。

    什么叫人才?怎么样的人叫人才?我1980年曾经撰文《人才学与教育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人才。也就是说,学校的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就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但他不一定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能力,不一定成为人才。”现在我要补上一句,人才是多样的,只要热爱祖国,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工作,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怎样才算真正的爱?可能许多家长和老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之一是溺爱,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结果造成以自我为中心,忘乎所以。近年来某些官二代、富二代表现出来的劣迹,无不与父母的溺爱和放任不管有关。这种溺爱不仅害了孩子,也危害了社会。

    误区之二是强制,用父母的权势逼迫孩子,有的甚至用暴力对待孩子,总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前一阵子热闹一时的虎妈、狼爸,都是这一类的父母。表面上看他们的孩子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但他(她)们的人格、心理如何,他(她)们将来的人生道路如何,尚待时间的考验。

    早在80多年以前,鲁迅在《上海的儿童》一文中就说中国的中流家庭教育有两种极端的教育方法:一种自由放任,一点不管,任其跋扈,在家里是暴主,但到了外面就没有能力了;另一种终日冷遇或呵斥,甚至于打骂,使孩子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父母还以为“听话”,待到了外面,像“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80多年后的今天这两种方法依然存在,可见传统习惯之顽固。

    误区之三是认为每天逼着孩子学习,使他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过幸福的生活。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就动手打学生,受到批评还觉得很委屈,认为“我是为学生好。”可是学生不领这个情,反而对学习没有兴趣了,厌学了。就算学生在父母、老师强迫下学习进步了,成绩上去了,但身体垮了,性格扭曲了,脾气怪僻了,将来能有幸福吗?恐怕未必。

    真正的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他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这样才能有幸福的人生。

    社会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种层次需要:最基本的生理上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十多年前,浙江金华有一名学生把自己的母亲杀了,记者采访他时他对杀害自己的母亲这件事很漠然,认为自己的什么需要都得不到满足,母亲只逼着他念书,生活没有乐趣。采访者哀叹,实际上她的母亲已经在精神上把自己的孩子扼杀了。可见,我们爱孩子,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合理的需要要给予满足,不合理的需要要加以引导,特别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怎样才能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不等孩子讲完,就唠唠叨叨地说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是。长此以往,当然孩子就不愿意与你交流了。为什么学生喜欢与同伴交流、与网友交流?因为与同伴、网友是平等的。而对父母、对老师,觉得你们是大人、是权威,你们永远是对的,你们总是会教训人。因此,要放下架子,与孩子交朋友,如果孩子能把心里话讲给你听,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到十二三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老师的要为他担忧。担心他长大以后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

    但是我们现在学校中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变成了为完成父母、老师的任务而学,处于一种被教育、被学习的状态。报考大学不是以自己的兴趣和志愿为依据,而是以考试的分数为依据。摸底考试分数高,就报考重点大学;摸底考试分数不高,就报一般院校。这样的情况怎么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一位华裔美国中学生喜欢数学,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修学高难的课程,并通过明尼苏达大学的数学先修课程考试。到高中二年级他就开始根据自己的爱好在网上选择将来要报考的学校及其各种信息,最终选择了10所大学。我国现在的中学生很少有这样的意识和能力。

    兴趣往往从好奇心发展而来,父母和幼儿园的老师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尽量回答儿童的问题,不要对儿童的提问不耐烦。在小学教育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勇敢地提问。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苏霍姆林斯基常常用阅读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有一个学生不爱学习,他就陪他读书,读到有趣的地方,就说我有事,你自己读吧。学生自己读下去,慢慢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活动最容易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名学生最不爱写作文,但一次放风筝后,他写了放风筝的故事,写到开始风筝老放不上去,后来在风筝下面加上两条纸条,风筝就放得很高。老师觉得他描写得很真实细致,给他这篇作文评了满分。学生很高兴,并从此对作文感兴趣了,越写越好。

 

学生为本

    前不久,一位精通外语的老同志告诉我,我国文件中常用“受教育者”这个词,他说这个词在国外早已不用了,通常是用“学习者”这个词。这反映了对教育的理解和观念。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学习者自己学习、自己体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信念。

    一位在美国读书的华裔学生写了本书《我在美国上中学》,其中提到初中一年级的艺术课。老师说:“这个学期学习传统的和现代的绘画艺术。我不会讲著名艺术家的知识,而是让你们自己去调查研究这些艺术家,找出他们的代表作品,找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介绍他们的代表作品与他们的流派,然后给我们全班同学做一个报告与表演。”下课后同学就选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第一位同学汤姆选的是达·芬奇,他介绍了达·芬奇的生平、代表作品、风格,然后老师向同学布置作业,用达·芬奇现实主义的方法画旁边的同学。

    我国的教育要在学生主体地位这个问题上来一个根本转变。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总是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其实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很强的,他们自己能解决很多问题。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崔校长告诉我一个故事,他说他上中学时,有一天老师要到县里开会,课就让他来上。当时他很忐忑,但认真准备了就去上了。结果同学很欢迎,说比老师讲得还好。他当校长以后,发现有些老师对,有些课讲得不透。他就想起自己的经历,于是提出教学改革,老师少讲,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来讲,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广西玉林听过几堂用有效课堂模式设计的课,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分小组自己梳理知识点,编制知识树,然后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个个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学习气氛很热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学习对课文理解得深,知识记得牢,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批判能力。 

    (作者: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

中新网乌鲁木齐815日电 15日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改委的消息,国家已下达2014年中央预算内资金9500万元人民币,用于新疆兵团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条件。

  记者获悉,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本次计划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分别用于新疆兵团第八师、第十师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新疆兵团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与质量。

  根据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本次计划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7500万元。其中石河子大学基础实验楼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3200万元;塔里木大学图书信息综合楼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43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新疆兵团高校集成能力,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

  据了解,国家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旨在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旨在加快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和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新疆兵团拥有普通高等学校5所,在校生48753人;拥有中等职业学校24所,在校生37887人。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3届大学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多出19万人,2014届将达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将保持在700万人左右。与之相对的是企业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供需的严重不协调,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机制与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需求不配套的问题。

    这些问题体现在:1.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毕业生有文凭无能力,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重学术、轻实践。一些老师、学生对待毕业实践的态度很不严肃,基本上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应付,盖章了事。

    2.我国职业教育身份尴尬。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大学地位悬殊,招生录取排在本科后,社会上形成只有考不上大学才上职业学校的状况,造成了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不佳。同时,职业教育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仿照大学,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发展缓慢。

    3.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片面,轻视技能操作,热衷于虚拟经济岗位及管理岗位,面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普遍认为“不稳定”、“薪水低”、“没发展”。

    4.民营和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着招工难,特别是技术操作工。有的后继无人技术断档,有的关键技术岗位如电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尽管月工资近万元,仍然不好招工。

    面对企业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这对矛盾,必须提升职业教育水平,进行职业教育改革,适应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为此建议:

    政府应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择优提升部分职业大学为本科,与普通大学同批次招录。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使职业教育上水平,必须要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使之与本科教育有同样地位,这样在招生时才能与普通大学平等争取优质生源。

    政府应明确职业大学与普通大学关系,使职业大学与普通大学各有所长。教育主管部门应整理学科门类,职业大学应侧重开设应用型、技术型专业,普通大学应侧重开设科研型、学术型专业,使职业大学、普通大学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各有所长。

    政府应把掌握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应提高专业实习在学生培养计划中所占的比例,专业实习不低于总学分的四分之一。应增设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要由有业界实践经验的老师或工程技术人员讲授。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现任院长魏崴,在长期从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社会、企业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满足“用户”人才培养需要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他的率领下,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调整转型,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民办院校自主办学的优势,创新管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魏崴强调:职业教育的出路是“改革”。只有大胆改革,才能摆脱固有的落后思维;只有积极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


    魏崴曾经在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担任人事部长,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998年担任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并同时兼任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总经理。在随后的长达15年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将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成国家高职高专首批示范院校,被教育部指定为国家汽车工业实用型紧缺技术人才重点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由魏崴主导创建的产学合作,产学双赢的办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06年11月,魏崴应邀到中南海参加国家职业教育座谈会,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的接见。魏崴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建议,得到了温总理的充分肯定。

  魏崴提出:

  一、校企融合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魏崴认为,职业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为企业培养职业化实用型人才,职业院校的作用就是为学生的人力资本增值提供一种服务。企业是这个产品的最终用户,决定职业教育和培训价值实现程度的是企业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认可率、信任度。学校要把自身作用价值与为企业人才培养服务价值紧密相连,把人才培养服务作为第一要务。  


    二、体制机制改革是出路。实现内部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推行“目标绩效管理”。魏崴倡导和推行聘任约束机制、目标考核机制、薪酬激励机制,将全年工作指标和效益指标分解到部门和人头,重点考核企业客户满意率、资源利用率、学生就业率等十余项内容。

  三、创新职业院校办学模式。从企业前沿需求出发,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贯通与融合。魏崴带领团队根据企业岗位素质描述和培训需求,开发出90多种企业培训标准、大纲和培训菜单,并组织50多项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引进和借鉴欧盟工业职业培训项目、德国、日本企业先进的教育培训模式,建立效果评估制度,持续地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魏崴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上,培育学生把握“实用的理论、精湛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通过典型引路,政策激励等举措,实现专业设置与调整、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开发设计、教学与考试模式、就业服务与指导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

  五、建设复合型教师队伍。魏崴倡导大力推进“复合型” 教师培养。教师应当面向高职学生是讲师,面向企业员工是培训师,面向企业生产经营是工程师,面向产品制造是技师,面向职业资格鉴定是鉴定师。建立教师跟踪前沿下厂学习实践制度;与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结合帮带制度;优秀教师、培训师选拔、评审、激励制度等。他努力弘扬“永求领先”、“改善人生”、“革新挖潜”的校园文化,建设企业终身化学习型教育社区。

  六、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模式、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队伍建设模式等方面要随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而不断进行了探索创新,实现“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支持服务”四项功能一体化。

    背景资料:

  魏巍主要成果

  《服务用户跟踪前沿打造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教育精益模式》获得中国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一等奖

  《满足企业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做为第一责任人获得吉林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高职高专示范院校建设》获得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一等奖奖励

  《政企校联盟办学模式》项目列入国务院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魏崴荣誉称号

  2001年国际IVBNC组织“杰出人士”

  2004年吉林省劳动厅“优秀校长”

  2004年国资委研究中心“亚洲管理创新杰出人物”

  2005年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

  200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

  2011年长春市人民政府“有突出贡献专家”

  魏崴社会职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企业联合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

  国家人事部服务中心“专家顾问”

  国家机械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委员

  吉林省高等教育设置委员会委员

    8月16日,我省2014年高招高职专科批次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在高职专科批次平行志愿录取期间,记者采访了几位芜湖高职专科院校招生办的同志。他们说,尽管芜湖的高职专科院校今年的招生形势仍保持良好,但从整体看,高职专科院校招生真的“狼来了”,往后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一提到职业教育,很多家长都不屑一顾。他们认为,孩子初中毕业以后升入高中学习,然后再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深造,这才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只有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才会接受职业教育,将来也不会成大气候。于是,很多家长宁愿让孩子复读也不愿填报职业院校,导致职业院校出现招生难的窘境。

    不管是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接受职业教育,对孩子而言,最终目的都是要走向社会,实现自我梦想、创造社会价值。特别是从近些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受冷遇,而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技术人才却成了香饽饽。原因在于,职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因此,让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它不仅是一条民生出路,也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增添了后劲。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这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所以,我们应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不能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职业教育。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即将正式发布。《意见》有哪些新亮点、新措施,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8月18日,从事职业教育的相关人士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职教学生几证在手就业不愁

  《意见》提出,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办学,职业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衔接,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新格局。

  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蒋华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全面融合发展,有助于职教生提高求职竞争力。

  他说,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三年前就开始试点,引进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会计认证、建筑施工、厨师资格证等培训,打破了过去成人教育只有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模式,让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融共通。近三年来,四川师大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大部分毕业生在获得专(本)科毕业证时,还拿到了至少一本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求职时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随着省政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更多的职业院校、继续教育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将牵起手来,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全面融合发展。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完全可以实现几证在手就业不愁的愿望。”

  民企托管公办职校有了制度保障

  《意见》提出,把民办中职学校发展纳入区域中职教育布局规划。激发社会力量办学活力。支持社会力量以购买、承租、委托管理等方式改造办学活力不足的公办职业院校,探索所有制不同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说,我们是较早介入职业教育的民办教育集团,曾经感受过民办教育介入职业教育的艰难和不易。但几年实践证明,民办教育介入职业教育,对地方政府原有职业中学进行相应兼并改革这条路是可行的。我们的几个职业学校不但招生规模稳步增长,教师待遇明显提高,集团还建立了稳定、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教学实现了工学结合、手脑合一。

  他认为,根据《意见》,政府下一步将支持独资、合资、合作举办民办职业院校,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这对民办教育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民办企业兼并、托管公办活力不足的公办职业院校,以后有了制度保障。”

  中职校编制总数10%内自主定夺

  《意见》提出,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支持中职学校在编制总数10%内自主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任教。在中职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增加中职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比例。

  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曾宁波认为,职业教育需要大量既懂理论知识,又懂职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但现在职业学校非常欠缺这样的教师。一方面,按照人事部门的要求,学校引进教师凡进必考,除非有高学历高职称。但现实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不但少,而且也不愿意到职业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大量学校想要的,多年从事一线技能工作、具有较高实践技能、具有较高职业资格证等级的人,又因为学历门槛进不来。“《意见》明确,支持中职学校在编制总数10%内自主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任教,打开了中职校引进人才的方便之门。”

链接

  职教六大目标

    在未来6年多的时间内,我省职业教育将实现六大目标:一是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二是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办学,职业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衔接,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新格局;三是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需要。建成一批示范职业院校和示范专业;四是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办学制度和职业教育集团,覆盖全省职业院校和重点行业产业;五是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双师型”教师、实训设备配置与培养目标相匹配,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总体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标准,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六是现代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更落实,地方性法规更健全,制度政策更成熟,政府和部门职责更明确,发展保障水平更高。六大目标将通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衔接沟通体系、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办学格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体系、提升发展保障水平、落实政府和部门职责五大路径实现。

   

    2014年,被许多教育界业内人士称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年。今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中国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有大批高校向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转型。

  8月9日至11日,由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主办的中国高校职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广西桂林举行,全国近200所高校、近600位院校负责人,教育部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相关专家等,共同探讨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困惑,及高校如何向职业教育院校转型等问题。

  现状 学生难就业 企业招不到人

  “2014年全国有727万应届毕业生,同时中国归国人数将突破30万人。‘最难就业季’遭遇‘最大归国潮’,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难。”

  在中国高校职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坛环节的开场白中,主持人这样介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在本次研讨会主办方达内时代科技集团CEO韩少云看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而是很多毕业生不能掌握企业需要的技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人也难。”

  “一旦你找准了市场定位,掌握了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就业形势是很好的。”韩少云用达内时代科技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来印证他的观点。“对就业难的学生,特别是二、三本院校的学生,职业化的教育或培训是帮助其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此次研讨会上,众多高校的相关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安徽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秦峰说,从他们学校的经验来看,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或实训后,毕业生的就业率要比以前提高许多。而未接受实训的毕业生,由于求职处于弱势,则提高了考研的积极性。

  困难 市场变化快 新专业跟不上

  但同时,一些高校负责人也表示,职业教育改革仍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

  “最大的瓶颈是师资。转为应用型大学,目前学校的师资就要发生很大变化,有多少大学老师有工程师资格?”秦峰说,传统院校向职业教育转型,老师的评价机制也需要改变,甚至要将课堂搬到工厂、计算机房,所有教师要将原有的教案和授课方式推翻重来。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秘书长邱钦伦说,中国职业教育提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五个对接要求,但要完全落实有很大困难。“比如,想把新专业放进专业目录有非常大的阻力,但不放进去高校就开设不了。”

  他还表示,软件行业协会的成员基本都是软件企业,但在面临移动互联网的挑战和转型时依然很焦虑,因为整个产业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太迅速了。“用人方都赶不上用人变化,何况高校?”

  对策 培训联手高校 合办学历教育

  不过,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论坛嘉宾和高校负责人依然抱有很大的期望。

  邱钦伦说,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会很难,但不走这条路解决不了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现在国家给了很多很好的政策,高校一定会改革,跟行业、企业共建。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副总裁兼COO孙莹也表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政策解读中提到,政府将以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这些政策都让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备受鼓舞。“我们也在争取与一些有资格的机构合办学历教育,进入到整个人才培养的链条中。”孙莹说。

  ■ 案例

  北京联大 建虚拟校园企业

  ●高润泉,北京联合大学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实训基地主任

  北京联大从很早就提出应用型大学的方向,除了大专学历的高职学院外,在本科阶段,联大从基础通识课程的教学上,就提倡加强实践,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强调上机操作,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

  北京联大的实训基地也承担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功能。实训基地的计算机机房、电工电子实验室等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操作的机会;基地与中关村软件园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学院很多专业的学生联系企业实践的机会;基地还邀请了上海一家公司在校内建立虚拟校园企业,把工程师请到学校,开设实践课程。实训基地还确立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发展方向,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机会和支持。

  北京联大的职业教育学历上升通道也很完善。高职学院的学生通过专升本,可以就读本科专业,毕业后还可以报考专业硕士。

  ■ 建议

  企业培训也可融入学历教育

  ●孙莹,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副总裁兼COO

  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例,大专学生如果想在职场中获得竞争力,本科学历一定是有帮助的。专科生主要强调操作,如果想再提高,在专业领域可以深入学习。同时,也可以拓宽广度,成为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IT技术在很多行业里都有应用,专科生可以再去报考这些行业与IT技术链接在一起的专业。

  今年国家做出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很多企业和社会办学的力量,会被鼓励进入到这个领域中,我们也是非常乐于进入到这个领域的。同时,我们也在争取与一些有资格的机构合办学历教育,进入到整个人才培养的链条中。我们的资源很丰富,希望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声音

  未来5-10年,互联网会走向各行各业,在这个浪潮到来之前要做好战略上的准备,包括人才储备。目前的招聘基础人才选择余地较大,但高级人才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管理学院副院长蓝灵

  我们特别需要“私人定制”的学生。由于招聘和培训成本非常高,也希望新员工有很好的稳定性。

  ——百度北京分公司校园招聘经理赵春燕

    最近,家住杭州萧山区城厢街道的鲁金友高兴得嘴都合不拢,逢人便说,他儿子鲁健祥在离家不远的杭州银行滨江支行实习,而且表现不错,不出意外,暑期结束就能顺利在滨江支行工作。

    想想儿子最近七八年的经历,老鲁回忆道,“他读高中的时候,英语和数学成绩比较差,人也努力,就是考不好。考大学基本没什么希望,自己也提出来想去当兵锻炼,他自己身体不错,应征入伍当了两年兵,退伍在家,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在一个单位当临时工。”

    “运气好,2011年国家有政策,允许退伍士兵参加高职单独考试。他当过兵,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再加上比以前肯吃苦,那段时间他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终于考上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还入了党,当上了学生干部,大二就考上了杭州银行的订单班”。老鲁越说越兴奋。

    老鲁也很感慨,“要感谢国家,感谢军队,感谢学校,我儿子的命运都改变了,他很多高中同学直接读了本科的,甚至是一本的,也羡慕我们健祥”。

    其实,让鲁健祥退了伍还有机会读大学的是2011年国家在浙江省的一个试点。

    2011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等4所高等职业院校开始试点招收退役士兵。这个试点是继2007年广东省在全国范围首开退役士兵免费报读高职院校之先河后,国家在浙江、辽宁、山西、天津等省市开始试点招退役士兵进入辖内高职院校免费学习深造。

    当年,浙江省4所试点的高职院校招生200人,试点院校招收退役士兵实行单列计划、单招单考、单独划线、单独录取。退役士兵就读的学杂费、住宿费由政府全额负担,并按实际在校时间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费补贴。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1年共招生50名,实际报到46名,中途1人因故退学,鲁健祥就是他们45名退役士兵中的一员。

    45名同学分布在4个系7个专业,和鲁健祥不同的是,另外44名同学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近三分之一选择了农村金融专业。

    1988年出生的马剑波,在45人中是年纪最大的一个,高中毕业考上了武汉大学,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就离校参军了,两年的军营生活让他觉得还是要读书,否则想找个满意的工作还是挺难的。

    考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后,他特别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大二进了订单班,6月份一毕业就被分到宁波农村信用社城北支行工作。实习半年,他对自己的选择很庆幸。

    同样百倍珍惜大学学习机会的还有曾在西藏某部服役的退伍士兵陈伟。

    在西藏服役,让他对“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才可以了解人生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有了深切的体会,并把这种享受寂寞用到了学习上。

    针对45名同学的摸底调查显示,截至6月中旬,除一名同学因为文化课基础较差需要留级到明年毕业外,44名学生全部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其中24名同学在二年级就被订单班录取,毕业时在金融行业就业的超过32人。

    “退伍士兵,勤奋,肯吃苦,综合能力比较强,在就业的时候优势明显,深受金融机构欢迎,无论是进订单班比例还是专业对口率远远高于普通同学,就业质量很高。”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朱明介绍。

    当问到会计系党总支副书记邵月花,你们系的退伍士兵表现怎样时,她一定会翘起大拇指,眉飞色舞地讲述他们的故事。

    “第一个要夸的是卢彦渝,是退伍士兵学生中的杰出代表,在南海舰队当兵的时候是个好兵,先后获得优秀士兵、优秀教官、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在学校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获得过学校一等奖学金、稠州商业银行奖学金、‘三好学生’、‘学生最喜爱的团学骨干’、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毕业生、银星奖等荣誉,还被同学们推选成了系学生会副主席,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说起退役士兵,和邵月花有同感的还有金融系党总支书记熊秀兰,她能如数家珍地报出每一个退役士兵的优点:吴丹丹能歌善舞,每次演出都能给系里的活动增光添彩;马伟杰乐于助人,总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施以援手;陈伟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技能特别突出……

    “最让我佩服的还是林俏云”,熊秀兰补充到,“一个女孩子,组建了义乌市的蓝天救援队,参与了多次营救和抗震救灾。”

    45名退役士兵还主动承担了2013级和2014级两届近6000名学生的军训工作,他们组建了校园义务消防队负责平时校园消防器材的检修和维护,他们组建了校园治安巡逻队保护同学们的安全,他们组建了校园国旗仪仗队负责每次的升旗仪式工作……

    学院保卫处副处长黄中梁曾经是我军某部团级干部,也是两届新生军训团的团长,同时还是部分退役士兵的班主任,在座谈会上,他坦言,“这批退役士兵学生,过去是优秀的士兵,今天是优秀的学生,他们做到了退伍不退色,展现了当代军人的风采,我为他们骄傲。”

今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不过,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在社会转变观念、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模式改革等方面,依旧任重道远。又该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梦卿教授。

  职业教育的多重“效能”

  中国社会科学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旨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您能否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谈谈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李梦卿:我认为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基础性作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等都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体。职业院校毕业生是产业大军的主力,他们在各类产业中占据绝对多数的人员比重,有统计显示,2012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中有57%是中职毕业生。因此,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支撑性作用。经济发展需要技能支撑,技术进步也需要技能支持。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技术需要应用到生产实际中才能产生效益,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职业教育从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始,再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甚至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都是为技术应用服务的,他们支撑着技术的发展,改良着技术进步,这种支撑性作用地位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所无法取代的。

  三是保障性作用。近年来,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大致相当;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也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些规模庞大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不仅为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发展中对技术工人数量需求的重要保障。

  四是稳定性作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有稳定的人才来源,这些人才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高级技术人才,也包括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缺乏前者,技术难于创新进步;缺乏后者,技术无法应用于生产实践。实际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技能型人才是关键要素,他们稳定着技术工人的数量,稳定着技术应用的质量,稳定着社会发展中人才因素的变量。

    理性审视职业教育“冰火两重天”境遇

  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进口”与“出口”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您能否分析下,高就业率的职业教育究竟还缺乏哪些“吸引力”?

  李梦卿:首先,要正确看待目前的局面。我国职业教育的确存在“进口畅”与“出口旺”的现状。“进口畅”表现在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没有门槛,不论多么低的成绩,都可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这当然能说明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但同时也暴露出相当数量的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基本文化知识的薄弱和不足。“出口旺”既说明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正是很多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也应看到在高“就业率”的背后还存在低“就业力”这一“短板”。所谓低“就业力”主要表现在岗位迁移能力不强、就业起薪不高等方面。

  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中职招生754.13万人,比上年减少59.73万人。同时,不少高职院校也感到招生的压力。为什么在国家政策一再向职业教育倾斜,而招生数不但不领情反而一再下滑呢?关键在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足。传统思想的影响固然存在,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不高、“双师型”教师数量的不足、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还没有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建成等,都是重要的因素。

    完善“提升”发展途径 增强职业教育引力

  中国社会科学网:为职教学生提供“提升”发展的途径和空间,是增强职业教育引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为走向工作岗位上的职教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使之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李梦卿:为职教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是增强职业教育引力的关键,重点要解决好知识提高空间、技能增强空间和学历提升空间三个问题。

  知识提高空间旨在解决职教教学的理论知识普遍存在不够系统的问题。长期的模块化知识学习,以“够用”为原则的教育教学,造成职教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不牢、内容不广、提高乏力。职业教育也要为学生打造好知识提高空间。在初中学习期间,要给予学生同等重视的待遇,不能因为我们有普通高中和中职各占50%的分流导向(在有些地方甚至是硬性规定),而放弃对成绩中下等的初中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帮助。要让他们在初中学习阶段就形成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中职教育阶段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也是关键。同时,在中职教育阶段,不能因为强调技能学习而放松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技能学习与理论知识两者一样重要,相互支撑和补充。没有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只重技能训练不是职业教育的本真内涵。

  技能增强空间则为职教学生提供深造的机会。这种机会一定要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确实感受到能力能够增强。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技能训练与中职相比,不应是简单的重复,还需有实质性的提高,才能达到深造的目的。这是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和中高等职业学校管理者在内的职业教育界,都必需正视的问题。增强技能无疑是每一个深造的学生都希望的,但课程如何设置?实习、实训如何设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如何更紧密?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实质性的提高等,这些应该成为增强技能的基础性设计。没有这些基础性的设计和实施,便失去了对原本希望通过深造能够进一步增强技能水平的职教学生的吸引力。

  此外,学历提升空间亦能增强职业教育引力。不可否认,很多中职生希望能通过深造取得高职专科学历文凭;高职学生则希望通过深造取得本科甚至更高的学历文凭,这些都是学生发展的正常诉求。早先就有媒体报道,某职教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冠军可以落户天津,但这个学生的回答是“不”,因为要上大学,要读本科。这已经不是个案,应当引起社会尤其是职业教育界的理性关注。

  与此同时,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是有层次的,不可能都只需要中职阶段的基础性、操作性技能人才,也不可能都是高职阶段的稍高等级的技能人才。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企业也更需要更高层次和水平的技术技能型或技术应用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历提升不只是职教学生的诉求,也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当然,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也已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蓝图已经绘就。职业教育在制度层面上的“玻璃顶”不再是不能突破的“钢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已有继续上升的通道的可能和现实探索,这一点是让职业教育界额手称庆的,但如何有质量地做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我看来,能正确处理好上述三个空间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能够为职教学生提供更好的深造路径、为社会培养更加符合生产和技术要求的人才,也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日前,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召开的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技能实训项目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来自山东、河北、广东等11个省(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代表和全国20多所高职、技工院校代表参加。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出版发行的《国家题库技能实训指导手册》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指导》两套新书在会上首次亮相,共涉及250个职业,满足了新形势下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

  据了解,为推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持续良好开展,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经过反复调研、精心策划,启动了《国家题库技能实训指导手册》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指导》的编写工作,丛书作者全部为各职业国内知名专家,将覆盖当前国家题库资源的全部职业,是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指定培训教材与考试用书,两套丛书均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悉,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技能实训项目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面向社会和职业院校提出的,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项目。项目以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试题资源为原型,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结合生产发展实际,将操作技能试题转化为工作案例和实训任务,引导学员规范操作、提高技能。

    本报讯 日前,共青团中央启动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评选表彰活动。

    本届评选表彰活动从8月15日开始接受申报,通过省级推荐提名、评委会评选、社会公示等环节评选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60名、优秀组织奖100个,并将于12月5日前后举行颁奖仪式,对获奖个人和组织进行表彰。

    为推动评选表彰活动的开展,共青团中央较往届增加了优秀组织奖评选名额,更加侧重于推进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在申报渠道上进行优化,在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志愿者网上开通奖项申报系统并完善组织申报和社会化申报渠道。在评选机构上,邀请相关部委、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代表和相关领域的知名人士等作为评委,组建评选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评选标准和流程,加大、提高了评选公开度和社会参与度。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志愿者的社会影响,主办方通过与各媒体深入合作,开通评选专题网页和活动微博,并与专业机构联合制作推出宣传片、宣传海报、公益广告、微电影、特别节目等。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人民日报《雷锋——我们与你同在》漫画巡展等开设“青年志愿者之歌”专栏,介绍历届优秀志愿者典型事迹,积极营造舆论氛围。集中表彰颁奖期间,还将组织历届获奖代表开展“青春志愿行、共筑中国梦”主题宣讲、座谈等活动。

    据了解,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的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领域最高荣誉。

    自1996年组织实施以来,每2年评选1次,至今已评选过9届,选树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孙丽倩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志愿者典型。

编者按:8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承办的全国职业教育专家学术报告会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举行。本网编辑采访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跟随他,我们体会最深的是他投身教育事业、追逐教育梦想的热诚与执着。采访中他向我们分享了他教育生涯中三次托管教育的心路历程。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曹勇安

    一路走来,常常感慨无数次从春天里匆匆出发,纵然“寒风凛冽”,却始终期待着冬天里的艳阳天,始终坚信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回首我教育生涯中三次教育托管经历,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是社会重要的福祉、和谐的源泉、发展的动力的信念。教育是梦想者的事业,因为有梦,才可能有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执著。

    2014217,黑龙江省甘南县将县职教中心校委托给我所创办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管理。这也是我从教43年的历史中,第三次接受委托管理教育机构。

    从17岁当教师算起,至今我已从教43年了,按程序我正在办理退休手续,哪成想,即将成为“海阔天空自由行、颐养天年幸福人”的我,此时又变为教育与事业单位两项改革交叉点上的探路人。探索孕育幸福,幸福来自探索。还真就是这么个理儿!

    每当人们提到或我看到,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时,我都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那是因为在《纲要》的第42条、第67条有个“委托管理”的词儿,把这个酒店类企业常用的管理模式引到教育中来,是源于我在19982月,受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委托管理八所公办学校(幼儿园)的试验。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办靠觉悟、民办靠制度,民办办不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就不掏人民币,学校就活不下去。

    1971年从教的我,到今年正好站了43年的讲台。前20年,我在公办体制内;后23年才进入民办领域。我下乡当过农民,教过农村的复式班;进工厂当过工人,教过文革期间的七二一工人大学、技工学校。在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我从教师做到校长,再由校长做到这所国有大型企业的教育处长。这么令人羡慕的“铁交椅”,为什么放弃了?我这个人,对领导职务既不热爱也不追求。我就是想做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可当工作出色遭同行嫉妒时只需要校长说句公道话,可当时的校长就不说这句话,你说这急人不?这一急,后来我就当了校长。当了校长就要改革,但,改革起来却阻力重重。我当时幼稚地认为官小,后来官至处长能行了吧?还是不成。整天都是我不想干的事儿,我想干的事儿一样也干不成。正好九十年代初有部电视剧叫《过把瘾》,里面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叫过把瘾就死。我一想,管老师的校长——干过!管校长的处长——当过!我到退休不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吗?天天重复昨天的故事有啥意思?不干了。我辞去了公办职务,一头就扎进了民办教育领域,自己当家,个人儿说了算。

    办学之初,广告是赊的,校舍是租的,教师是聘的,连校牌都是借的,社会上说我学生是骗的。第一次办自考助学班,仅招了8名学生,还是3个专业。怎么办?抓质量、挺住,两年后,我就拥有了两千多名在校生,在黑龙江民办高校中排进了前3名。可此时还是借人家的校牌呢!为此省教委决定给我个校牌。叫什么名呢?牌子叫小了怕人瞧不起,就可着劲地往大了叫,最后起了东亚大学这个校名。那时也没什么规范限制,真悬,2个月后国家教委就出台了社会力量办学的规范文件,再想叫这么大的校名?没门!199341日,我结束了借校牌的历史。三个月以后,我创办的东亚大学就把公办的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的职工大学兼并了。这样我这所民办高校中,就有了国有资产存量和全民身份的教职工,很多人说我是两和水纯净水。其实,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中一个非常有效的发展措施就是:在旧体制中寻找稳定性,在新体制中寻找可能性。这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讲的“混合所有制”的优势。

    四年以后的1997年,整个东北的国企几乎全部陷入困境,被称为东北现象。国企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就更惨了,工人没活不开工资还说的过去,可教师正常上班却不发工资,说的通吗?然而齐齐哈尔市是老工业基地,学生数占44.7%,校舍面积、占地面积分别占全市教育资源的54%61%,是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在政府难接、企业难办、学校难活的三难境况下,我就向市长请战:交给我吧,委托我来管理。我们市长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老曹,你可帮市委、市政府解决了大问题,你看现在缺啥?”“缺钱!市长一愣,我接着说:不跟你要钱。市长赶紧说,只要不提钱,提啥我都满足你。我说,学校目前是缺少办学资金,但拥有丰厚的教育资源,以资源的存量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来换取办学资金的增量。问题的关键是要改革办学体制和机制。改革这个东西呢,人人都赞同,但人人都反对自己被改革,一旦改到自己脑袋上,就蹦起来了。蹦起来,就找政府,接着相关部门就让我以安定团结为大局……”我接着说,咱们有个约定,你批我一个教育改革试验区,只要在试验过程中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三样的,政府相关部门都不要管,谁管,这活就交给谁干!就这么着,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给我批了一个企办教育改革试验区,把这八所学校加一个教育处机关共7,000多名学生、609名在岗教职工,还有近400名离、退休教职工,全部委托我来进行管理。19982月,组建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1.2万人的教育集团——黑龙江东亚学团。这给我一个可以进行各种类型教育改革实验的机会和平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根本是靠教师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才成,让教师普遍达到这样水准,很难。但,你爱钱不?我将教师的工资与学生和家长的评价相挂钩,与任教班级的学生数的增减相挂钩,也就是现在讲的绩效工资,不过我的绩效工资占的比重大,足以影响其生活质量。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面向市场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把学办到人民群众的兴奋点上。教师不仅自己挣出了“饭钱”,还有“余钱”改善了办学条件。八所被托管的学校分别成为市、省、国家级的示范学校。十年间,在没有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我所托管的八所学校共创收1.14亿元。2008年当国家出台接收国企教育政策时,我才结束了托管。当年,我被评为“齐齐哈尔市改革开放30年有突出贡献的30位人物之一”,同时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9年,中国民办高教协会整理中国民办教育改革三十年成绩时,共列出了9个影响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案例,其中有两个案例是我们创造的。一个是齐齐哈尔市政府委托民办学校管理公办学校;另一个是我们的产权制度改革。如果我现在要“两眼一闭不睁”,这两项成果就是我这一辈子教育生涯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也是最欣慰的。它验证了《纲要》中“民办教育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的论断。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有钱不一定能办教育,没钱不一定办不好教育。教育质量问题是教育自身改革的问题。

    自1999年大扩招后,几百所民办高校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7年的8年大扩招中,平均每年央属院校扩招6.7万、地方院校扩招222.9万、民办院校扩招115.6万,三类院校的扩招比例为2:65:33。这又一次的验证了《纲要》中“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的论断。

    第二次委托管理发生于2013年,我接手了国内知名民营企业——明道酒店投资集团举办的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这一次托管,纯属是阴差阳错瞎撞上的。成立于2001年的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是三亚市第一所高校,2008年明道集团成为第三任举办者。其实,明道集团只接手了一个办学许可证。具有教育家情怀的董事长刘晓峰,投资4.13亿元征地、建校舍。20113月新校园竣工,结束了学校11年租校舍的漂泊生涯。校园有了,学生没了。因为,伴随着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快速下降,高职院校生源急剧下降,学院的“招生办”变为“找生办”,甚至成了“买生办”,加之13年没有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期间又被教育部亮过黄牌,这更是雪上加霜。学院办学规模才800多人,年招生才300人左右。全年收费380万元,而年度支出却高达1260万元。虽然每年明道集团不差钱地投入,可是没学生还成学校吗?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明道集团董事长刘晓峰,我深深地被他搭钱办学的教育情怀所打动。2013年春节前,我派出学院的教育咨询公司,免费为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进行诊断和提供治理方案。说起来,我的工作到此就算“完活了”,但,刘晓锋董事长希望能派人指导方案的实施。春节过后,我就派出副院长张振笋远赴三亚,指导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的管理改革。一个月后,发现有许多措施没人做,即使有人做,也是敷衍了事。接着派出了教务处长和系主任等项目团队,再赴三亚,可效果还是不显著。而此时离教育部合格评估仅剩下两个多月时间了,无奈,8月底,连我的常务副院长曹然彬也加盟进了“远征军”。开始是做“诊断咨询”却转为了“现场指导”,再后来变成了“学校领导”,本来是“坐堂行医的”却成了“开办医院的”。苍天不负苦心人,这一切努力总算是没白费, 2013126,学院首次通过了教育部评估,这对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属于常规性的“体检”,但对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却是通过了“生死线”。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重新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2013115我们签定了委托管理协议。

    我是一个不愿意“重复昨天故事”的人。1998年我的委托管理成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案例后,我在这所被称为中国最高的讲台上已站了16个年头了。这些年来,记不清有多少人请我托管学校,我都婉言谢绝了。我深知教育是需要钱,但钱不是关键,文化认同的人是决定性因素!可我哪有那么多的人啊,尤其是合格团队的输出。所以,为了不扫朋友们的兴,我于2006年成立了一个“教育咨询公司”,为同仁们举办的民办学校做“诊断咨询”。这第二次委托管理,正像人们调侃的那样:“炒股成了股东——套上了,炒房成了房东——赔上了”。我这是“咨询成了校董——搭上了”。

    教育没有新发现,教育只有新发展。职业(应用)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办学效益。

    我的第三次托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刚发表,我们市的甘南县就主动找上门来,让我来托管县的职业教育。我所知的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办学在我市属于上乘,而我前两次托管的都是不行的教育机构。俗话说“好孩子哪有往庙里送的?”我当时真有些疑惑不解。后来在与县委书记梁光、县长李韬放的交流中不仅释疑解惑,同时也令我对他们肃然起敬。我与70后的李韬放县长相识于我们的市委党校,他出身教育世家,时任市委党校的教学副校长,我是市委党校具有十年教龄的“老资格”兼职教授,我们很谈得来。梁光书记虽然是初识,但从他的经历中,你就能找到他对教育深邃认识的源泉,他在中学当过6年物理教师,除在基层任过县长、区委书记外,关键是还当过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信访局的局长,比较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兴奋点。他们介绍说:县委、县政府在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中深刻地感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已从“基础性”升级到“决定性” ,这一理论的提升必然促使经济体制改革的升级,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要紧紧抓住中国经济“三期叠加”的机遇。县委、县政府准备在贯彻落实《决定》“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的方面,先从政府购买职业教育入手。因为办好职业教育,既是惠及民生的实事,也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同时,政府也要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向“采购者”转变;财政变“养人”为“养事”;职教中心校从“生产单位”向“经营单位”转变;教师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他们一系列的理论阐释和专业术语,令我刮目相待这两位县官。他们从事业单位改革与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考虑,最后说:我们感到从您所创办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购买教育服务最合适。我说,你们把我要说的话都说了,我已无话可说。从内心来讲,我托管的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刚刚度过“危险期”,哪有能耐再托管一个县的职业教育?可话讲到这个份上就由不得你了。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名称、建制不变;人员身份不变;原投资渠道不变;办学经费只增不减”的基础上,我们于2014217日正式签定了《委托管理协议》。这大概是全国第一个地方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的事例。虽然压力不小,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我们的基层有象甘南县这样认识和实干的带头人,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教育之幸。

    三次的委托管理也引发我的一些思考,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怎么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正在从量变不断地转为质变,发生着“阶段性”的跳跃。依据事物发展三阶段,即:稀缺资源阶段、选择资源阶段、个性化阶段的规律,从这样一个逻辑出发,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对应有三个层次:稀缺资源阶段是第一个层次,核心是解决“上学难”实现“好上学”。通过扩大办学规模来满足需要——没有钱不行;选择资源阶段是第二个层次——核心是“上好学”,这是对教育质量的诉求,跟钱不搭界,是教育自身的问题——不改革不行;个性化阶段是第三个层次——核心是“学办好”,满足社会用才和个人成才两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与钱没关系,根本是要办出特色——不融入市场不行。特色是效益显像状态。其社会效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匹配;其经济效益是使有限的投入得到有效的利用,即:投入产出比。

    三次委托管理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作用在不同主体上,但却可以从那一个发展阶段中、那一类主体中,反映出一些带有共性的诉求和规律。

    我的第一次托管是各类教育处于稀缺资源阶段时期。我托管的八所各类学校,通过“以资源的存量换资金的增量”的办学思路,从品种上迎合了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把学办到了人民群众的兴奋点上了,人民掏出了人民币,学校“起死回生”,获得了发展空间。

    我的第二次托管是高职教育进入选择资源阶段时期。举办者虽不差钱!但,学校差声誉,学校错过了稀缺资源阶段的发展机遇。学校没有内在的质量,哪来外部的声誉?学校生源匮乏,又何谈质量?此时我是“稀缺资源阶段和选择资源阶段的活”合起来干,要“跨越式”发展啊。何其难啊!

    我的第三次托管是中职教育进入个性化阶段时期。县域经济在“经济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发展,遭遇到了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及层次、类别上的瓶颈;还有农民、农民工以及他们的子女已不满足像其父辈那样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向往着“阳光、体面、高薪”的就业。

    我国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目前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办学目标和办学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事物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稀缺资源阶段是杂牌对杂牌的特征,表现的形式是——争规模;

    选择资源阶段是品牌对杂牌的特征,表现的形式是——上质量;

    个性化的阶段是品牌对品牌的特征,表现的形式是——靠特色创效益。

    处于个性化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它们在职业教育的层级中处于最底层位置,但它们的生存发展空间却处在最高的发展阶段——个性化阶段。职业教育是教育界中的“弱势群体”,它们又是职业教育中“弱势群体”。他们承担不了社会对他们办出“特色和效益”的期待。目前,一些省份的部分县级职教中心已成了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招生办”或给人家“当奶妈”,职业教育功能基本丧失。正是处于这种态势,甘南县从长远发展的视角考虑,找我这样一所从高职院校基础上升格成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来托管县的职业教育中心校,并以此为平台担负起全县职业教育的“生产、经营”责任,进而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区域内百姓的成人成才的需要。

    处于选择资源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是1999年大扩招后,迅速通过“三改一补”成长起来的群体,大部分是由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升格的,经历了国家8年的示范(骨干)校建设,如今200所国家级的示范(骨干)校是兵强马壮,但这大概仅占1300多所高职院校的1/6强,这些学校是在稀缺资源阶段的杂牌对杂牌中闯出来了,他们是高职院校中的“王牌军”,基本不愁生源。可一些民办的职业院校就惨了。公办的不行了,还有政府安排他们的出路,而民办的只能自生自灭,所以,为了生源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在市场上拼杀,他们要战斗到最后......。早干啥了?若知今天,早就应抓质量,以质量创声誉,以声誉图发展。

    处于稀缺资源阶段的本科高等院校,主要是指312所的新建本科院校和304所独立学院,这类院校占全部本科院校的3/4还要强,目前活的还很滋润,因为他们不必为生源而闹心,实际上家长、学生在选择学校方面上,独立学院在已排在了优秀的高职院校之后,危机已悄悄地逼近了这类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这些本科院校目前多数处于杂牌对杂牌时期,他们缺少中、高职院校的危机感,更愁人的是,它们不仅市场意识淡漠,还欠缺它们小兄弟在市场中的打拼激情。

    中国的事情就是这么有趣。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上来讲,该上规模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可现实赋予他们的使命,却是干 “特色和效益的活”;本应是该干“特色和效益活的”这些本科院校,理应为中、高等职业教育做出示范和榜样的,却大力发展起规模来了,什么万人大学,比比皆是,搞得从朱总理到温总理再到李克强总理,三任总理年年要为他们召开国务院常务会,研究他们的“产品”如何销售问题。

    我三次托管教育的历程,从一个侧面佐证了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论断;也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决策,做了一个有益的注脚。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愿在春天里再出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怀揣着教育梦想,风雨同舟,坚定地将目光投向教育最需要的地方,一如既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教育改革春天的故事。

    6月3日,一场罕见高规格的职业教育专题会议在首都北京召开。

  本次主题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讲话。

  两大中共中央政治局重量级人物同时出席职业教育专题协商会,向外界传递出中央高层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的信号。

  无独有偶,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提交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案》。

  提案认为,如果年轻人都能接受职业培训,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到创新轨道上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书记批示与杨氏提案

  中国目前约有2.7亿农民工,但这批人群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多是高中甚至是初中、小学毕业,从事工作之前基本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被提升至国家决策层面。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据了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位来自北京的资深媒体人透露,此前在教育部采访了解到,总书记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并做了相关批示,这是建国以来历任总书记首次就职业教育做特别批示。

  批示认为,职业教育对国家的产业转型、城镇化建设、人口红利都是非常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方向性的指示,涉及校企合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政府的投入和社会力量办学的支持等重要问题。这一切,都表明中央高层将职业教育提到国家级战略地位。

  “说来也巧,碧桂园职业教育项目启动,正好就赶上国家全面推动职业教育。”碧桂园慈善活动相关负责人张进锐介绍起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如数家珍:“我们去年召开‘八七会议’(8月7日)立项,10月29日开工,现在已经盖了不少楼,预计今年8月底交付,9月将开学。”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江北组团东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试验区,这也是广东唯一一个省级职业教育基地。

  学院占地面积约3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将建成包括教学实训楼、行政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食堂在内等基础设施,计划招生规模约4000人,预计投资4.5亿元。

  “这次职业教育调研先后去了北京、四川、天津、河北、广东等地,跑了七八个省。选择来碧桂园调研,也是之前看到杨主席的提案。”吴亮,财政国家周刊常务副总编辑,千里迢迢从北京到广东调研。

  在参观过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之后,他直言:“每次到碧桂园都很感动,去年8月才立项,今年就能招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碧桂园的速度!工地天气很热,但是整个现场干得热火朝天,感觉这家企业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很高。”

  熟悉碧桂园的人都知道,该企业此前已经有两大慈善教育项目,分别是2002年成立的国华纪念中学,以及2007年开学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然而,杨国强的慈善之路仍在继续,随着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逐步建成,碧桂园演绎的“慈善三部曲”正全面进入高潮。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是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该公益基金是由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副主席杨惠妍女士联合创立。

  学院以全慈善方式对贫困学生既实行免学费、教材费和住宿费,又实行奖助学制度。“杨主席非常重视慈善,特别是这次职业教育,很多事都是他亲自参与。”张进锐多次陪同杨国强从事慈善活动。

  有个细节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在杨国强心目中的地位。6月8日,原计划上午11点举行的新华社职业教育调研座谈会临时提前到10点半开始。“平时主席参加会议,都是踩着点到场,没办法,太忙了,行程都安排得非常紧凑。但这次,与调研组交流整整提前半个小时到场,可见他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一位会议接待工作人员如是说。

  面对央媒组织的专业调研组,杨国强反复向在场的国内顶级职业教育家、资深媒体人咨询相关问题,并虚心请教:“(职业教育提案)基本都是我自己写的,80%是我自己写的!看了我的提案,有什么感觉?我不懂政策,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写的。”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为何将提案、将慈善选择在职业教育领域,张进锐解释道:“2012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华,并到广东考察,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默克尔深入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德国因为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造就了强大的工业制造业。因此,汪洋建议杨主席从10亿公益基金拿一部分出来创办职业教育学校。”

  彼时,杨国强发现中国的高职教育得不到社会的应有认可,同时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匮乏。

  碧桂园也面临用工难题,特别是招聘技术性很强的“蓝领”工人时,经常招不到人。这一切,促使杨国强产生推动社会加强职业培训的想法。创办职教学校的提议,让汪洋与杨国强的想法不谋而合。

  雷厉风行的碧桂园很快行动,拿地、开工一连串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被中央列为重点发展战略。继城镇化之后,杨国强的梦想再次与国家级战略合拍,而这次职业教育将全面改变中国基础职业人才素质。

  站在巨人肩膀上

  谈到职业教育,不得不提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曾在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但如今它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得益于德国职业教育长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战后崛起的关键。” 德国前总理科尔不无自豪地说。

  效仿德国,打造中国强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杨国强的心愿。他认为,德国是职业教育成功典范,处于国际顶尖水平,为“德国制造”提供大量优秀产业工人,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因此,中国也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权威机构数据显示,德国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也正是这批职业教育出身的工人,缔造了闻名世界的“德国制造”品牌。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得益于“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通过双元制将学校-企业联结成整体,把职业学校进行的文化理论教育与企业进行的工艺技能工作相结合,传统的“学徒”培训和现代职业教育创造性地融合为一体,打造全新的学校-企业合作办学职业教育模式。

  兴办职业教育,困难重重,首先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并不重视,甚至轻视。对此,杨国强两三强调:“一定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舆论宣传,要告诉社会,受到良好职业教育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和过上好生活。还要让家长觉得,送孩子去读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光荣和荣耀,绝非大家印象中只有读不好书的学生才去读职业教育。”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德国完成职业培训并参与工作,那么,在65岁退休前平均收入132万欧元。如果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之路,那么退休前赚200多万欧元。而通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之路完成学业者,则是232万欧元。也就是说,德国各种培养模式走出来的人才,最后收入虽有不同,但差距不大。

  “加强舆论宣传、改变社会偏见的提法很专业,一针见血,”一位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教师张晨表示,“不要说学生,连我们这些做职业教育的教师都感觉低人一等。现在国家能重视,确实是一大利好。也希望整个社会,特别是舆论上能多帮我们做宣传,让所有人都认识到职业教育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与舆论相比,资金也是困扰办学的老大难问题。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智强透露,他们在办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寻找政府支持,甚至想办法与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挂钩,从而争取到上亿资金建配套。此外,开辟企业合作也需要校方找企业达到合作。“很羡慕碧桂园职业学院,有杨主席资金支持。”

  吴亮也称:“碧桂园办学最大优势是既有资金支持、又打通校企合作。总书记的批示里有一个已经形成共识了,一定要推进校企合作,这个事情做好以后,不仅可以为碧桂园服务,学校以后有自我造血机制,可以越做越大。比如学校精品课程设置好以后,还可以为美的、格兰仕服务。”

  据悉,碧桂园职业教育学院2014年将设建筑类、机电类、房地产类、旅游类、计算机类、教育类和财务会计类等专业。多个专业与碧桂园集团旗下岗位匹配度高,这有利于学生通过企业实践,毕业后迅速投入工作。同时,对企业而言,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为挑选人才提供便利。

  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史晓鹤为碧桂园职业学院描绘一幅美好蓝图:“学院可迅速形成碧桂园产业发展专业群,将物业、酒店、绿化、园林等等,打造成围绕碧桂园产业所需要的专业集群,制定集群发展战略。”

  高起点让碧桂园职业教育学院从孕育阶段开始,就已经超越国内许多职业教育学院仍停留在依靠政府输血、学生自谋出路的模式,而是接轨国际,比肩德国,实现学校-企业双元对接机制。

  对此,杨国强掷地有声地表示:“我会重视校企互动,将开放集团所有的岗位出来给学生培训,同时让熟练工作的人才到学校做老师,传授职业技能。”

  站在巨人肩膀上,让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目标更高远!

    台上瞬间的辉煌是台下无数个辛勤付出的日子换来的,从个人到团队,从想法到作品,从校赛到国赛,一路走来坎坷曲折,但我们越战越勇,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下,在国赛的舞台上得到了评委的肯定,取得了特等奖的优异成绩。

    2012年6月,高考的失利曾让我失望迷茫,但当我怀着对中药专业的热爱步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在第一次新生会上听到“挑战杯”这3个字时,我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后来,通过老师的介绍,我又认识了许多有梦想、敢挑战、勇创新的师兄师姐,他(她)们都在挑战杯的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学院团委也在我校营造了浓烈的学术氛围,深深感染了我。从那时起,参加“挑战杯”便成为我奋斗的目标。

    不久,我加入了学院的学术科技小组,在这里认识了两位与我有同样梦想的小伙伴。但最初我们都空有一腔热情无从下手,我们的指导老师段老师告诉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老师的启发下,我们开始留意身边的小事。在一次实训中,我对何首乌的炮制产生了兴趣,我发现何首乌饮片的炮制方法极为复杂,药材采集洗净、干燥、润制、切制、干燥、蒸制、再干燥共需7个工艺环节。我想,能否优化这个炮制工艺以节省能源呢?老师也很赞同我的想法,并鼓励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它的合理性。就这样,我们小组开始了何首乌的研究。

    通过查找何首乌的文献和对古代、近代相关书籍的翻阅,我们发现自1953年开始就有人在研究何首乌的内在有效成分,试图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何首乌的功效。但是,2010年版的药典对何首乌的炮制工艺却没有作具体要求,而且它的质量检测项目较少,所以我们觉得这个研究有极大意义和良好前景。此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来到了生产企业见习,让我们惊讶的是:每个生产企业对何首乌饮片的加工炮制方法都不一样,何首乌饮片的商品制作规格也不尽相同。这让我们对制何首乌饮片的质量与商品分级产生了进一步的兴趣。

    规格不一、炮制不同、产地相异等对制作何首乌饮片的质量是否有影响?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到药材市场做调研,一趟趟的市场走访,我们发现市场上流通的何首乌饮片颜色深浅不一、规格不一,而价格是以大小来定的。老师告诉我们,市场上流通的制何首乌饮片有的还是染色片。

    这个事实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意识到:只有做好药,才能保证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于是,如何解决“何首乌饮片市场混乱,质量难以保证”这个问题,成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广东省德庆县采集药材,在采集过程中,我们发现新鲜的何首乌药材含有水分,如果洗干净后直接切制其软硬度适中,这样就可以去掉传统工艺前面干燥与润制这两个环节,这将节省大量的能源和有效成分。

    我们通过实验也证明了这个想法的可行性。为了让炮制工艺有具体的参数可依,我们尝试用比较法来得出具体可操作的参数。由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限,要不断请教不同课程的老师,我们的努力和虚心很快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为了让我们的项目顺利开展下去,中药学院的夏老师与高老师也加入了我们的指导团队,这更让我们充满胜利的希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曾为了一个新想法争吵不休,曾为了一个工艺环节埋头苦干,也曾为了一个不理想的数据而懊恼不已,但我们始终相信团结就是力量,不怕被质疑,不怕被否定,一次次实验,一个个数据分析,最终我们完成了“制何首乌饮片商品分级工艺优化研究”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作品在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的最高荣誉!回首奋战的道路,要感谢老师、同学和社会各界的关爱。

    比赛是一个结点但不是终点,未来,我们仍会继续努力让作品趋于完善。保证中药质量,从源头抓起,愿我们能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国药市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美国职业教育分为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其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针对一些具体工作或特定行业。学生还可通过社区学院进行职业再教育。

    ■徐成钢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既具备学术基础又有实际动手技能的学生。职业教育分为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针对一些具体工作或特定行业。学生还可通过社区学院进行职业再教育。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其建立目标是为各类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不同学习渠道。它既提供职业再教育,也提供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还可以与本科大学的课程衔接,为专科学生攻读本科学位提供一个灵活平台。

    如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四年制大学的不少学生在哥伦布社区大学修读两年的基础教育课程,然后将学分转回本校,在本校完成专业课程的修读。北弗吉尼亚社区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近郊的大型综合社区大学,学校与弗吉尼亚州的所有四年制大学都有转学协议,学生在这里通过基础教育的课程学习和考试后,可以选择转至任意一所四年制大学进行本科学位的修读。大学阶段的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提供专科或本科学历。通过立法,学生可以在职业学校学习两年的职业技能,后两年在四年制本科大学加强加深对其技能的学术认识,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目的。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第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美国高等职业教育高度注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既从技能上培养学生,也从思维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知识面宽和职业能力强来适应市场变化以及技术更新的需要。

    第二,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管理非常严格,有特定的资格要求和选聘流程。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每年要对这些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从教学科研以及为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核。此外,还从公司大量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第三,专业应用性强。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需求人才,因此对专业的应用性要求较高,主要大专业类包括农业、可再生资源、通讯技术等诸多方面。

    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今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了尽快完成转型发展,我国地方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型:

    一是人才培养的转型。为了实现学校办学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做到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

    二是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的转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以及技术进步的需要,我们要不断地调整专业结构、改进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能适应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是师资队伍培养的转型。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和了解企业的专业需求,完善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高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邀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来承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四是产学研项目合作的转型。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需要主动走出去,深入了解地方企业的需求和技术难题,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坚持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成长互动,师生与企业社区互动,以地方特色为办学特色。(作者系黄山学院党委书记)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与去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相比,今年形势更加严峻,可称得上史上最最难就业季。众多走出校园、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无奈自嘲,现如今,找工作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不久前,一条北京多行业蓝领工资超白领的新闻广为传播,网友惊呼逆天。记者调查称,拉面师月薪1.2万元,公交司机月薪8000……今年北京很多行业的蓝领劳动者工资,早已超出普通白领。

    一面是大学生就业进入冰河期,一面是技能型人才成香饽饽,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再一次引发了全社会对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深层次思考。

    通常来说,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学士之后有硕士,硕士之后有博士,学历天花板高,上升空间大;职业技术教育侧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之后船到码头车到站,再无继续上升通道。这两种人才在能力上各有所长、在社会上各有所需,但在目前的招生体制下,重点院校掐尖,职业院校掐尾,所以大家习惯以上普通高等院校为荣,把职业技术院校看成是落榜生的无奈选择。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及白领工作体面、待遇好等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往往把学术教育看成是精英教育,而把职业教育培养的蓝领排除在精英之外。

    其实,白领蓝领只有职业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中国是世界工厂,不管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不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离不开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具体到西藏,虽然近年来自治区进行政策兜底,力促西藏籍大学生全就业。但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对机关单位趋之若鹜、对私企民企敬而远之的现象普遍存在。从长远来看,既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成才,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势在必行。 

    今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会议指出,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打通从中专、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打破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天花板,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顶层设计取得重大突破,让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而是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对接,不但有助于打消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也有助于扭转职业教育不上档次不入流的负面形象,真正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理顺办学体制,坚持就业导向,转变人才观念。职业教育必将乘着改革的东风蓬勃发展。

    2014823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共同探讨职业技术教育未来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之路。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林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生建学、副秘书长宗瓦、会员工作部和职教与培训部主任周燕、职教与培训部副主任李杨,职教分会理事长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尤建国、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吴学敏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的代表约110人与会。本次会议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协办。

    82日下午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职教分会副理事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覃川、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大卫分别主持两个阶段会议。

    会议第一阶段,交流协会秘书长生建学作重要讲话。他结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详解了“教育国际化”提出的过程,强调要准确把握其内涵与本质,阐述了高职院校为什么国际化和怎样国际化,并对职教分会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教育国际化究其实质就是办学资源的跨国流动和办学经验的国际分享。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大力推进办学理念的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和生源的国际化,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认证标准与制度的制订,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对于职教分会的工作,他提出“聚人气、提能力、搭平台、当参谋、做助手、定标准”六点要求,努力把职教分会打造成为“民间职教国际交流工作者之家”。

    会议第二阶段,职教分会秘书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吴学敏代表秘书处作工作报告。吴秘书长向与会代表报告了职教分会自去年11月成立以来,在推动从职教中心向职教分会转型发展、积极开展职教分会各项活动、加强项目建设与开发、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等方面的主要工作情况,分享了部分理事院校在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引进外智、专业国际化、学生交流、搭建平台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并向大会报告了下一阶段职教分会的主要工作安排。

    交流协会职教与培训部副主任李杨介绍了筹备“世界职教院校联盟2014世界大会(WFCP2014大会)”的进展情况,包括大会组委会架构、大会的时间地点主题参会对象和内容版块安排以及目前论坛、国际职业教育展、院校交流等三个版块的筹备工作进程。WFCP2014大会将于20141024-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承办,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协办。为做好承办工作,教育部成立了鲁昕、郝平两位副部长任组长,岑建君、葛道凯、生建学任副组长,周为、方军、宗瓦为成员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大会筹备工作。

    交流协会宗瓦副秘书长作了重要讲话。宗秘书长介绍了协会的五项职能以及近来的部门设置和人员方面的调整情况,阐述了协会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品牌建设等三大建设的内涵,并对下一阶段协会在职教方面的项目与工作予以说明和部署。他希望职教分会依托协会大平台,充分发挥协会参谋助手和协会与广大职教院校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让更多的理事院校分享到协会的项目信息和资源,更好地引导和服务理事院校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83日上午,会议举行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尤建国主持会议。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林宇以及理事单位校级领导、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层干部代表共计40余人出席座谈会。

    林宇处长向与会代表传达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他介绍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起草和出台的背景,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职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积累、混合所有制等概念的内涵,以及从建立高校分类体系、现代学徒制、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高职教育生钧经费标准、职业教育分类评价等制度方面,解读了决定的主要内容,并从进一步明确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加强保障、发挥企业作用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提出了要求。林处长的解读既有宏观高度而又务实接地气,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与会的应用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领导代表谈了自己对决定的理解和在办学中碰到的困惑,林处长都一一作了解答和回应。整个座谈会历时三个小时,取得预期成效。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今年6月份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国务院继2002年、2005年之后组织召开的新世纪第三次全国职教战线大会,表明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关心。会议的召开和决定的出台,解决了全国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问题,为下一步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吹响了职业教育加快前进与发展的号角,也将指导和激励着职业院校励精图治、奋发前行,通过强化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与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83日—4日,由交流协会主办、东北财经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大连同期举行,有来自教育部国际司、辽宁省教育厅、本科和高职院校的28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北京2014年8月12日电 /美通社/ --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就业率直线上升,超过了本科院校。职业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成为促进就业、消除贫困、保障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职业教育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今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将全国1200所高校中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

  6月23-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加快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会上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时代重任、发展方向、支持重点、各级党委政府职责。会议召开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入手,明确了改革时间表和具体任务分工。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需要大量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使得职教改革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职业教育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为农村孩子打通就业路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受城乡诸多差异的影响,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来自农村。以技工学校为例,2013年我国技工学校共有在校生386.6万人,其中70%即270万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近年来,技工学校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高职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于90%,每年约有500万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到城镇就业。

  职业教育使得高等教育对最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成为可能,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将为更多农村学生打通就业路。

  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职业教育向农倾斜的精神,为实现“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提供了制度保障。而在民间,致力于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公益组织也在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探索,为更多农村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两大公益组织共探教育均衡

  近日,创新支教项目“美丽中国”与公益职业学校“百年职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为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美丽中国是一个专业的教育非营利项目,致力于改善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项目通过招募、选拔、安置和培训支持最优秀的青年投身农村教育,探索创新教育实践,促进合理配置优秀教育资源的实现,同时也为中国教育培养一支强大的未来力量。

  百年职校是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公益职业学校,致力于解决贫困农民工和农民子女的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依托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和积极参与,学校为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提供正规职业教育。至今已在国内九所城市同时举办,并将模式输出到海外,在非洲国家安哥拉建立学校。

  让农村孩子也能拥有优质教育是两个公益组织的共同愿景。

  百年职校理事长姚莉指出,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应该说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非优势群体的年轻人。如果没有掌握相应的就业技能、人文素养,不仅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很大负担,自身的生存状况也堪忧。

  作为扎根基层的项目,美丽中国了解中国农村教育的一线问题,同样深刻认识到优质职业教育对农村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美丽中国公共事务部门负责人杨丹说:“在中国农村,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通过高考走进大学,职业教育在农村的发展给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了继续接受教育的平台。尤其是很多农村的孩子从小劳动,动手能力非常强,职业教育也给了他们一个发挥特长的机会。”

    美丽中国项目深入中国农村,拥有大量一线教师和生源。下半年,美丽中国400多名支教老师,将在126所学校直接影响近6万名学生。美丽中国和百年职校合作后,将定期向百年职校输送师资,美丽中国项目老师每年也可向百年职校推荐农村学生到百年职校就读。

  此外,双方还有意共同培养未来意愿在基层发展职业教育模式的美丽中国项目老师。百年职校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并纳入美丽中国日常培训体系中,定向培养潜在的职校校长。此举不仅可以广泛百年职校创办模式,另一方面也为结束2年支教的老师提供一条长期影响和改变中国教育的道路。

  两大公益组织的合作,是对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又一探索。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为更多农村孩子筑梦未来。

  今天,职业教育成为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贫困弱势年轻人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更多农村的学子通过职业教育与全社会共享成才机会,仍需政府和全社会的探索和努力。希望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春风中,公平教育可以遍地开花。


红短袖,黑色运动裤,利落的平头,略带腼腆的笑容,眼前这个看上去有些青涩的小伙子叫黄江尧,是武汉市交通学校2012级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

    在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他以省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代表湖北省参加中职组汽车机修个人项目比赛,最终摘得桂冠。

    对于取得的成绩,他坦言有压力也有动力。刚过18岁,国赛冠军的荣誉对他来说是一抹明亮的色彩,让他的人生画卷更加美丽绚烂。

    从小喜欢汽车,黄江尧最爱的电影是《速度与激情》。

    “最开始只是喜欢汽车。看了《速度与激情》后,觉得男生想耍酷,不仅要会开车,还得能修车。”黄江尧笑着说。

    12岁生日,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一辆玩具汽车。尽管做工粗糙,黄江尧仍视若珍宝。

    好奇心重,动手能力强,黄江尧小时候经常拆装家里的各种小物件。有些东西拆完还原不了,父母也不责备,只觉得这孩子有想法,手也灵巧。

    出生于湖北宜昌的农村,黄江尧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靠种植茶叶、板栗等农作物获得收入,养活五口之家。长期的务农压弯了父母的背,也使得懂事的黄江尧心疼。

    两年前的中考是一段黑色的记忆,他希望考上高中,哪怕是普通高中,然后再考大学,“但我没有上高中线!”

    短暂的失落后,他重新审视自己,发现入读中职学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独自到武汉市交通学校实地考察后,他决定从这里奋起。

    选择与爱好相结合的专业,成为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2012级的一名新生后,黄江尧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操练实践技能,综合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名左右,每年都会获得国家补助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班级期末奖学金,等等。

    刚到武汉上学,黄江尧就开始自己兼职挣钱,平时在学校上专业课,周末出去打工,在超市搬过货,去汽车4S店打过杂,站街边发过传单……只要能挣钱,多苦多累他都愿意尝试。

    4S店打工时,除了日常的汽车检修外,黄江尧还包揽了一些看起来脏、累的杂活儿,擦玻璃、拖地、清扫卫生间、帮忙跑腿……只要有时间,他就主动去做。黄江尧有自己的主见,他认为,多吃苦是好事,做事的过程也是和他人沟通的过程。

    20137月开始,2014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各级初选拉开了帷幕。看到赛事海报,黄江尧和同学一起报了名。

    专业成绩优异的黄江尧顺利通过市级赛。201311月,他以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代表学校参加国赛中职组汽车机修个人项目比赛。紧张的备赛生活正式开始。

    寒假集中培训,早上6点起床,洗漱完毕吃完早餐,锻炼一小时后到实训楼集合,740分准时开始一天的培训。整车电路故障诊断、发动机拆装等内容,是他大半天的功课。“有时候硬是找不出故障来,自己也很急,但是又没办法,只能耐着性子继续检测,再听老师指导”。

    尽管参加了国赛队,黄江尧尽量顾全课程,不落下学习。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半年。

“因为国赛分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所以我必须同时准备理论知识”。黄江尧比画着,备赛的理论题足有一本新华字典那么厚。3个月时间,理解加强记,他硬是“啃”完了整本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强度训练加上刻苦钻研,临近比赛时,黄江尧已经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好几分钟完成实操任务,理论题也烂熟于心。

    成功的背后没有偶然。在国赛赛场上,一系列标准操作,他顺利解决故障。用时41分钟,比规定时间快了4分钟。

    获奖后,许多知名企业向黄江尧伸出橄榄枝,甚至有企业开出了毕业后年薪10万元的工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他说:“博士生想进我们单位都不容易,但如果你愿意去,随时可以跟我们联系。”

    黄江尧很意外能够得到这么多关注,但他已经打定主意,准备选择一家企业巩固完善自己的技能,同时准备明年的技能高考,向理想中的大学发起冲锋。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站在国赛闭幕式舞台上,黄江尧讲述了一名农村孩子追梦的艰辛历程。黄江尧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他期待凭借自己的能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学分互认互换

本报北京88日讯 今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安雪慧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表示,高考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任意改动,“一定要积极稳妥,要在一些地方先进行试点,然后对试点进行整体评估、评价的基础之上,再逐步建立起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公平的选拔体系。”

安雪慧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考生招生制度越来越成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难度大、周期长,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为还有一些地方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大,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比较凸显。

安雪慧说:“考试招生制度本来是好的事情,肯定是不能取消,还要继续发挥作用。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只有改革了。改革好了,考试制度才能指向一个好的方向,就是这个指挥棒怎么指向我们的素质教育。我们的评价如果是比较全面的过程,我们的教育也就全面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最终能够形成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安雪慧表示,分类考试就是在考试当中,将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分开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招生录取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比如录取的时候,通过文化课和职业倾向性的测试来录取学生,使得一部分学生从普通高考这样的竞争压力当中能够解放出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同时也就减轻备考的负担。

多元录取的目标则是构建一个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和互换,实现学习渠道和学习形式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衔接。使学生有多种渠道成才,有多种选择能够实现理想,而不是只有一条高考独木桥。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