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展开全部

小小的一个亚克力塑料盒,简单的几个按键,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玩意却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蒋校栋和姚斌的作品“便携式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一举获得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决赛特等奖。

    在人们的印象中,职校生似乎更多地是在钻研技能,追求技能的熟练。然而,在本届大赛中,数百名与蒋校栋相似的高职学生带着他们的203件作品亮相决赛,其中102件参赛作品是在机械控制、能源化工、信息技术、服务创意、工业设计、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创新作品。大赛期间,共有20余项参赛作品被签约转让给了相关领域企业。

    笔者在“挑战杯——彩虹人生”高职组比赛现场对20余名高职学生展开了随机调查,其中,86.4%的受访学生表示,在校期间曾参加科研创新活动。

    科研创新与专业结合更紧密

    走出公开答辩的现场,蒋校栋笑得很灿烂,在本届大赛的公开答辩环节,他们团队的作品“便携式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还获得了最佳创意奖。作为一名通过单考单招从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他学习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

    2012年,升入高职的蒋校栋来到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就读。谈起项目的缘起,蒋校栋回忆。“刚好那年冬天,PM2.5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学环境的我们就想设计一款仪器,测定一下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并进行比对。”

    在专业课何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设想,蒋校栋和团队行动了起来。在最初的设计中,他们希望能引入PM2.5、甲醛含量、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温湿度等几个指标,主要针对室内装修污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问题出现了。由于指标的测定需要对应的传感器,而市面上没有针对PM2.5测定的传感器,小组不得不选用了检测2.8μm以上颗粒物的传感器。“甲醛的传感器我们没发现合适的,有的话也是用两个传感器来检测的,这样体积增大了,成本也增加了,测定过程中稳定度也会下降,所以我们放弃了甲醛,但是从理论上也是可以做的。”蒋校栋介绍道。在最终的方案中,留下了颗粒物、温度、湿度和总挥发性有机物4个指标可测。

    经过不断尝试,由同队的姚斌设计出了一种T型通道,成功地形成一个室外空气由气泵驱动,室内空气由风扇驱动,吸入气道,再由这3个传感器来进行测定的系统,从而实现了一组传感器测定室内外不同的空气质量。这一双向单通道气体采样系统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这款轻便小巧的空气检测仪的成本在百元左右,团队对其预计的市场价格在150元,也有一些公司有了合作的意向。

    曾担任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评审的沈伟然教授这次作为环保领域的专家也参加了本届“挑战杯——彩虹人生”的评审工作,他给予这件作品很高的评价:“使用起来简单快速,而且仪器也很小,设置很方便,更重要的是和实际需要密切结合。”

    在沈伟然看来,职业院校的学生做科研并不比本科生差。相比而言,他们“更重视动手,自己实现自己的创意,实现自己的效益”。

    此外,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实习也会产生创意和灵感。获得本届比赛最具投资潜力奖的“钛合金整体叶轮数控加工工艺改进”项目,就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陈正尧和王浩在企业实习中产生的。他们对加工工艺的改进使得加工工时和成本都缩减了一半多。

    兴趣为基础,学校作支撑

    指尖轻轻一点,脚下的滑板“嗖”地一声就蹿了出去,这并不是在放映动画片《名侦探柯南》,而是真实发生在比赛现场的一幕。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专业大三学生陈飞和他发明的这款时速能达到41千米的电动滑板在现场尤为瞩目。

    陈飞的身边有很多滑板爱好者,受他们的影响,陈飞也对这一运动有了浓厚的兴趣。“从学校到地铁站,可能只有一公里,但是觉得可不可以有这样一个代步工具会更好?”陈飞做电动滑板的想法不经意间悄悄地诞生了。他的想法也得到了身边滑板爱好者的支持,组成了4个人的团队。

    “一开始只能是模仿。”陈飞告诉笔者,这方面的资料很少,美国、日本的一些网友,也尝试着制作过相似的产品,最初的时候,他只能通过视频来了解电动滑板的设计思路。

    “日本的传动装置是齿轮做的,噪音特别大。”陈飞放弃了这种思路,转而用传动带来连接电机和轮子。

    将电机、蓄电池、电路板装在普通滑板上,陈飞有了作品的雏形。然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电机、电池的选择都是一个问题,加起来太重了。”经过试验,他终于敲定了电机和电池的类型。

    同一个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王晨在团队中主要负责上位机的研究。他在滑板上安装了蓝牙发射装置,同时开发了一款APP,使得滑板加速、减速、刹车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遥控。

    为了让电机在路面起伏中不被碰坏,陈飞还在电机上增加了一个悬挂装置,这一装置获得了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

    在成功制作第一代电动滑板后,陈飞一发不可收拾,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又作了改进。“因为有刷电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我们把有刷电机换成无刷电机。在新的版本中,我们的部件是用3D打印制作出来的,也更为小巧。”陈飞介绍道。

    实际上,高职学生许多科技创新都萌发于类似的兴趣爱好。在笔者的随机调查中,有81.8%的受访学生表示所在学校有科研创新类的社团和社团活动。

    来自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的方枭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我们在实训室里经常移动车,而且路面上经常有乱停乱放的车,没有车主在的时候,只能想个更简便的方法把它挪动一下。”他和同学们设计的“便携式移车器”也进入了本届大赛的决赛。指导老师廖军生告诉记者,学校里有创新协会,学校每年会通过学工、团委的经费鼓励支持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王天红也表示,学校鼓励学生申报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特色项目,在专业基础上进行创新,一些社团的创业作品和科技创新项目,也能获得学校的资金支持,优秀的项目由学校组织指导并推荐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86.4%的受访学生向记者表示,对所在学校科研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感到满意。

    高职生科研创新意义何在?

    “找项目、组建团队、找指导老师、搞研究,挑战杯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体现和磨练。” 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原团委书记王懂礼对此深有体会。从2007年浙江省第一届职业院校“挑战杯”开始,他已经组织了八届校内的选拔比赛了。“从年初开始立项,到年末开始比赛,贯穿一年的时间,牵动1000多名学生、100多名老师去关心这个比赛。这一年的科研经历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学习习惯,也许就可能改变他的一生,对学生学风的优化和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王懂礼说。

    沈伟然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参加“挑战杯”的比赛,“对于他们今后实际投身到工作当中,怎样设计出更好的产品,怎样研究新工艺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有直接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然而,同样作为评审,在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肖昌松看来,虽然职业院校的学生“很有想法、理念,在注重应用、实用方面比较活跃,理念工艺创意上很有头绪”,但和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的选手和作品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首先在论文的书写上,在科学性、逻辑性上会稍差一些,个别同学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也稍稍有一点差距。”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处有关负责人认为,普通高等院校肩负着重大的科学研究的使命,而职业院校学生更适合做应用技术和与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一些创新研究。

    浙江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方展画表示,通过科研创新活动和竞赛,有助于扭转社会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人才观,反过来也会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正如王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尽管本科生、研究生他们的论文,理论写得非常多;虽然我们只是一个专科生,但是我们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够实践、能够改进理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为之自豪。”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下称《决定》)印发,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目前看来,社会已经形成共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民生之需、是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是国家教育战略之需。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笔者认为,需要集中力量解决职业教育政策“悬浮”问题、校企合作关系“异化”问题、职业院校管理“低效”问题和师资队伍建设“低质”问题,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综观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情况,政策执行不到位即政策悬浮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一再重申的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并入或不升格为本科高等学校,这在2004年、2005年、2011年的相关政策文件中都能找到类似的规定,但事实上,在政策颁布后的这些年,一直都有中职学校升格成高职学校,高职学校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这些职业学校的升格行为将影响一大批同类学校,对各安其位抓内涵、提质量的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决定》的“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再次重申了这一内容,期待这一规定性的政策自此能有效落实。

    19969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然而,至今仍有一些省份尚未完成此项工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但不少地方没有兑现。同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国家形势和政策推动下,各地也纷纷出台了许多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这些政策制度大都能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一些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总会因为各种原因或因素的影响,有的政策被搁浅,有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打了折扣。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有力执行职业教育政策是基本要求。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各级政府要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期限、明确效果,要抓政策落实、过程监管、结果考核,让“悬浮”的政策落地生根。

    同时,校企合作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一个难点问题,也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绕不过去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弱在校企合作!媒体时有报道,有些企业与职业学校一起,打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幌子,安排学生从事与专业毫不相干的流水线生产工作;有的企业支付给学生较少的劳动报酬,却让学生加班加点地付出大量的劳动,涉嫌非法廉价出卖学生劳动力,并牟取暴利,等等。这些公然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使原本非常好的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走上“异化”的轨道。这应给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敲响警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校企合作?校企双方要走实质性合作的路子,职业学校不能“异化”为只为企业输送顶岗实习的廉价劳动力的中介机构,而是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决定》提出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另外,不少职业院校在管理上表现出“低效”现象,一方面教学资源投放不合理,另一方面又存在缺少科学规划的现象;一方面“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一方面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上又存在没有更有效作为的现象,等等。职业院校应按照《决定》要求,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决定》中所提出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职业学校。

    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应促进职业政策生根、校企合作务实、学校管理高效和教师队伍优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各安其位,抓质量、建内涵。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创造更大人才红利,适应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作者系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

  主持人:6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总书记第一次专门针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如何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专门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以及职业学校一线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 王继平

  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系统回答了职业教育怎么看和怎么办两大根本问题,明确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根本任务、办学方向、支持重点、党政职责等重大问题,为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总方向,提出了总要求。

  重要指示回答了职业教育“怎么看”问题。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定位,深刻阐明了职业教育的跨界特性以及在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地位。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第三,习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第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深刻阐明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

  重要指示回答了职业教育“怎么办”问题。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阐述职业教育重要定位、作用和职责的基础上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应该成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第二,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问题。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怎么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第三,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办什么样职业教育、怎么办职业教育”问题。办什么样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也就是说,要办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怎么办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系统地阐明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改革重点、创新任务、办学原则和办学力量。第四,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重点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第五,重要指示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并且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高度来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所作的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指示,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蕴深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空前重视,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

发展职业教育需重视职业精神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丁大建

  围绕习总书记针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我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何在?早在2007年前后,我在研究就业问题的时候就意识到,目前我国的就业工作应该转型。我们过去注重数量,因为人多,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多,加上20世纪90年代末工人大规模下岗,农村富余劳动力又大量涌入城市,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劳动部门一直注重怎么把就业率搞上去,失业率降下来。但2003年以后“民工潮”逐渐演变成“用工荒”,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愈演愈烈。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结构都开始发生改变,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压力,那么劳动力就业也需要转型升级,从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型。对于就业者来说,现在已经不是说只要有一份工作就好,而是自己要有能胜任这个工作的技能和素养,同时还能获得相应的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这是一种强调职业特征与个体特征相匹配的、有质量的就业。之前网上曝出的幼儿园老师打儿童的事件,很多人说这老师素质太低了,但换个角度想一下,可能是这位老师的个体特性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职业特征、职业要求完全不相匹配,本就不应从事这个职业。未来20年,我国仍将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如果劳动力都像打人的教师一样安放在不适合的岗位上,那经济转型升级过程肯定磕磕绊绊。现在的难题在于很多劳动者搞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他们选择职业方向经常是随大流,怎么好找工作怎么来。这时候就需要职业教育发挥作用,通过职业教育的筛选、分流、培养,让劳动者找到与其特征相适合的职业,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技能,如此一来,每个劳动者都能发挥出优势和特长,整体配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为什么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跟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些难题如学校招生难直接相关。很大程度上,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是由于社会价值观产生偏差造成的。我们的社会还不够职业化,只认等级、不认职业。所以,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社会上都把职业教育理解为一种低层次的教育,瞧不起职校生,导致学生家长不愿意把子女送到职校。如果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社会真正实现职业化,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定位应该更多地讲专业、讲职业,而不是讲级别。职业就是工作分类,是“干什么的”,跟人的工作岗位特征直接挂钩,教师、公务员、司机、医生、小贩等都是职业。职业分类的细化和鲜明化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依据职业分工来体现,而不应是以级别来区分高低贵贱,这是现代社会较以往传统社会的进步之所在。在现代社会,职业差异和职业关系反映了人们相互需要、相互服务和相互交换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人才就是在自己的职业中干得特别好,能够很好地满足职业的职责要求、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优秀劳动者,而不是说大学毕业有了“干部身份”的人是人才,或者会挣钱的人是人才,而工人、农民就不是人才。

  “跑偏”的人才观还导致我们目前社会中职业精神的缺失,表现出来就是“干什么不像什么”,劳动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率偏低。我们可看到社会上部分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工人在生产中应付了事、糊弄过关;老师不好好教书育人,老想着“走穴”挣大钱;公务员不勤政,整天考虑自己的升迁,为自己的亲友安排工作;经营者为赢利偷工减料不顾质量,等等,这些就是缺乏职业精神。从根子上来说,是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因此,习总书记强调把社会的价值观扭过来。一个人既然选择了自己的职业道路,就必须按照这个职业的要求去做,而不能做与职业精神严重背离的事。职业是可以选择和转变的,但一定要“做什么像什么”。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劳动者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而不光是培训技术、技能。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既要讲宏观上的职业精神,比如说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又要细化到岗位,比如说会计就应“不做假账”。当然,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养成不是一两天的事,贯穿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也覆盖了全社会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还需要我们多下功夫。

职业学校信心更足目标更明确

北京市商业学校学生工作处主任 何健勇

  习总书记从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高度,对职业教育的定位、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作出了全面阐释,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也向社会传递出提振职业教育的强烈信号。现在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偏见,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也让职业学校和职教工作者获得了信心、坚定了信念,让我们在管理、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一个职校生身后是两位家长和更多亲属,全国的职校生身后就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职业学校都能把学生培养成才,让他们在工作中取得自己的成绩,对学生和他们的家庭都是善莫大焉;往大处说,还能够促进国家稳定、社会发展。

  当然,当一个初三毕业的学生考到职业学校,人们一般会认为他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我们跟刚报到的学生接触后,也发现他们身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要通过教育、帮助、服务和指导,努力培养他们的德和能,把他们培养成德能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给他们创造成才的机会。

  另外,在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上,我们也在探索创新模式,比如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我们学校就是典型的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在各个方面给予学校足够的支持,比如提供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机会,还会派企业的技能专家、行业能手到学校组建“大师工作室”,指导专业老师和学生。同时,学校也为企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比如,我们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也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我们刚刚把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培训时传达给企业员工,为工人们树立起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精神。除了跟企业合作之外,学校还在探索不同层次的职教模式,比如,我们正在积极推动与社区合作,创办社区学院,为社区提供劳动进修、培训的机会。

  但是,目前职业教育也面临一些障碍。比如,政策不允许我们到外地招生,针对学生的经费也是按照北京户籍学生数量拨款的,这些都不利于我们解决生源问题。希望以后能继续通过体制改革,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

请放心把孩子托付给职校

北京市商业学校毕业生北京联合大学学生 牛瑞祺

  看到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感到很温暖,因为我们职校生一般并不很受社会认可,社会对我们始终抱有偏见。“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以前没人跟我们这样说过,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职校生受到了肯定,我们只要努力也会成才。这里,我想讲讲自己的故事。

  我现在算是一个比较自信的小姑娘,但刚进北京市商业学校的时候是一个190多斤、特别自卑的“小圆球”。在商校的几年里,我学到了知识、技能,找回了自信,找到了人生目标,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体重减到了110斤左右,处于很健康的状态。这几年是我收获最大的一段时光。

  在初中的时候,我一直很想参加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展示自己,但是没有自信。来到职校以后,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成长平台,让我们打好了基础,提升了能力。职业教育每年有全国技能大赛和风采大赛,这两个比赛我都参加过,获得了全国的中文演讲、英文演讲双冠军和会计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自己慢慢积累了自信。

  在学校的教育下,我找到了人生目标。我现在正在大学汉语言师范类专业学习,打算毕业以后再回到职教这片沃土,成为一名职教工作者,用我的热情和经历来改变更多的职校生。得益于之前在学校里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找到了兴趣和能力的契合点。现在我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让自己越来越接近这个目标。

  还有一点,职校的素养培训也让我受益匪浅。比如说,我们学校有晨训,每天早上用学校制作的读本进行晨读;还有礼训,包括对站姿、坐姿进行训练,再加上18岁成人礼、毕业礼以及道德素养培训等,都对学生的品行是一种感化。

  我的家长常对我说,咱们当初真是选对了学校,如果当时没有选择商校肯定也没有现在的你。最后我想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在职校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能发光发热。家长们真的可以放心地将孩子托付给职业学校。

今年以来,关于地方高校加速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学校的呼声日益高涨。有人认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克服恐惧症;有人提醒:“批量式”高教改革应当缓行。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这个“当事者”之一,我们认为,既不能观望、徘徊,也不能“一哄而上”,应理智做好转型发展文章。

  很多学校在转型发展问题上很茫然,比如在专业设置上,有的学校盲目上马一大堆应用技术类专业,致使学校规模大但办学条件差,毕业生没有就业竞争力,用有些媒体的话来说,“一些地方新建本科贡献大量‘失业者’”。这是一种不负责任、不理智的行为。

  因此,转型需理智。地方本科院校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自身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自身定位。铜仁师专更名为铜仁学院时所明确的使命就是服务铜仁发展。这既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责任,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安身立命之本。

  服务地方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重要内容。搞好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好专业设置问题,这需要结合产业需求和办学条件两个因素思考。产业需求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将学校的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对接。其次是课程建设问题。课程建设牵涉到教学场所、实习实训条件等诸多因素,需要通盘考虑。再次,是师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理论课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的现象,要对师资结构进行优化和改造以适应转型需要。这些现实难题,都需要慎重考虑。

  对于科研工作,转型中的地方本科院校更应重视服务企业科研需要。学校的使命既然是服务区域发展,就要重视支撑区域产业的当地企业的科研需求,为他们服务。师生在为企业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也了解了产业发展信息,并将之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供了可能。

  当然,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多种模式,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在特色发展路径的选择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经过科学论证,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理智转型。不经周密调研、论证,一哄而上,在过去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有过不少教训,地方本科院校今后的转型发展应当引以为戒。

  (作者为贵州省铜仁学院校长,本报记者肖家鑫整理)

717日召开的2014上半年汽车市场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称,“2014年前5月二手车市场交易量达231.46万辆,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1.53%,今年二手车市或将突破千万辆大关。”随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二手车专业也开始逐渐纳入职业教育体系。

    近日,上海建桥学院与上海百联集团签约联合创办汽车学院,启动实施“应用技术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定位二手车产业领域,培养当前市场紧缺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不仅在上海,此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都已经开设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专业,随着二手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纷纷闻风而动,开始关注二手车专业并进行相关调研工作。

    ■极少数院校开设二手车专业

    北京交通职业运输学院中德项目负责人、北京市职教名师缑庆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由于近年来二手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加上全国多个地区限号,导致置换车辆增加,因此职业教育院校现在对开设二手车专业都非常感兴趣。

    但缑庆伟分析,由于目前二手车市场还不太规范,职业院校顾虑到毕业生未来的就业行业秩序等问题,加上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相关目录里还没有二手车专业,需要职业院校进行专业报备等工作,所以目前开设二手车专业的职业院校还寥寥无几。

    据了解,北京交通职业运输学院目前并没有二手车专业,但正在与奥迪讨论二手车流程和标准等内容,将来可能有进一步的深入合作。但由于目前二手车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需要与企业标准进行融合,从前期的专业报备、市场调研到招生,最起码还有至少三年的时间。

    缑庆伟建议,由于职业教育必须未雨绸缪,不能等市场完全成熟、人才缺口非常大的时候再设立相关专业,因此目前职业院校可以开设二手车方向或者相关课程,让学生自愿选择,进行技能培训。

    ■评估只是一个环节

    提到二手车人才不得不提到二手车评估师。据悉,国家对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实行注册管理制度,对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进行全国统一教材的培训、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和统一发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培训部主任王法长介绍,目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二手车评估师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每期培训时间10天,不低于100课时,考试合格的学员将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颁发的二手车评估师注册证。

    近年来类似“二手车评估师人才缺口大”这样的报道也屡见报端,但缑庆伟指出,二手车评估仅仅是二手车交易中的一个环节,并非是全部。如果职业院校需要开设二手车专业,那么从二手车的购入、技术检测、认证到技术性能恢复、出售,整个流程都应该是二手车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同时,二手车的销售也将不同于以往的新车销售,因此二手车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必须进行重新设定,绝不能简单照搬。目前大家都在热捧的二手车评估师并不能覆盖二手车交易的全部过程,无法做到覆盖整个二手车行业。

    ■二手车职业教育也需校企联合

    由于目前汽车类职业院校在培训人才的过程中,较多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对于二手车专业更应如此。

    缑庆伟认为,二手车专业中的技术检测和销售等环节的培训还需要和汽车企业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汽车企业都有二手车培训流程,但大多是企业内容部培训,并且采用企业标准,只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同时,愿意将二手车相关信息作为校企合作培训内容的汽车企业很少,目前和北京交通职业运输学院表示有合作意向的只有奥迪公司。

    在提到与二手车交易市场或交易平台的合作时,缑庆伟说道,由于职业院校培养全方位专业人才,因此职业院校未来设立的二手车专业将与各方面企业合作,包括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但由于二手车交易中的检测和销售等环节涉及专业技术知识,因此,与整车厂进行联合培养将会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和就业。

    前不久参加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前李克强总理到会与代表们合影留念,并发表了即席讲话,谈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要把职业教育放在实现中国经济升级、促进充分就业大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三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强。三个方面层次清晰,第一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算是最基础的需求;第二是讲教书育人,不能一味强调技能,也是教育的重要功能;第三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改革,很难化解目前面临的困难,打破已形成的教育格局。

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面临大量就业缺口,常规的学历教育每年积累了大量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在实际知识技能上难以满足需求,而职业教育近年来又成为明显短板,也难以适应发展与变化。据上海代表介绍,总体上看,职业技能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工资待遇上绝不亚于复旦大学的毕业生,且不愁就业,但家长们显然希望孩子去复旦,而不会选择技工学校。根据民政部的代表谈到的家政服务方面的信息,北京每月一万元薪酬的月嫂供不应求,全国养老保障方面的职业技能人员还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的1/10。

供需方面的矛盾,背后反映的是体制、文化、政策、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也就是总理讲的要通过改革解决问题。但制定改革政策也要把好脉,对症下药,否则未必能见成效。某位省领导介绍经验时特别强调了政府要制定好规划,对职业教育起到引领、支持作用。我听后感到这种举措与现实问题未必能有效对接。政府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将着力点用在何处,需要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该放开的就松手,将重点放在制定政策、制定规则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通过机制设计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市场提供必要的环境和信息,这或许更有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有位代表发言时强调国企应带头办职业教育,承担责任,不能推给民营企业。这也反映出了一种计划经济的思考判断,企业是否应该办职业教育,还是要看市场需求,民营企业做有做的道理,国企不愿意做也有其苦衷。若真是市场能起到配置资源的作用,在公平的政策环境下,我看用不着规定谁该做,谁该负责,自有人愿意投资兴办。同组讨论时就听到一位来自云南省民营职业教育系统的代表发言,他们自筹资金办职业教育,由小到大已发展了15年,在校生达到2.4万名,自负盈亏,教育部经过评估,已承认其毕业生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每年参与大学统一招生。

有的省就不乐观了,职业教育层次很低,招不到学生,每年在高考落榜生里去挑,被称为“非零分录取”。这种情况下,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又从何谈起?

如何办好职业教育,需要对现实中的问题做细致调研分析,在体制、政策上认真研判,通过实践探索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之路。记得不久前读到过吴敬琏先生讲的一段话,他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很困难,但是农民工、保姆就业很容易,而且现在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工资比农民工、保姆都要低。这说明我们的生产结构有问题……相比现在强调就业数量,更应重视就业质量。”

生产结构确实存在问题,但另一方面,教育结构、人才结构同样存在相应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形成优质、合理的生产结构,需要政府、教育工作者、全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孙军)日前,从青岛市举行的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技能实训项目研讨会上获悉,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题库技能实训指导手册》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指导》两套丛书当日起面向全国发行。该丛书将对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技能实训项目以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试题资源为原型,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结合生产发展实际,将操作技能试题转化为工作案例和实训任务,引导学员规范操作、提高技能。具体包括技能实训指导手册、理论知识考核指导和技能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等三方面成果。

    本报北京8月5日电 “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教育改革作后盾,呼唤人力资本结构全方位的改革。”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4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生产企业面临着脱胎换骨的转型之痛,企业急需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面临战略性结构调整。

    张燕生指出,目前,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将占高校总数的50%。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回归职业教育的这些学校,老师过去都是教书本知识的,并不懂职业技能怎么办?教材从哪里来,一整套的教学体系如何建立?教育体系的重大结构调整面临大量具体问题,需要扎实的改革实践。”张燕生强调。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中央这次对于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它的主导思想是什么?我感觉主导思想就是改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善学今天上午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简称《决定》)从多个方面对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

  今年六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处理好政府、行业和社会、市场的关系

  孙善学认为,首先改的是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这主要是指要处理好政府、行业和社会、市场的关系。在文件当中明确政府是起到保基本、保公平的主要职责。所以发展职业教育政府是主责,它要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在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安排这些方面要发挥作用,包括在投入的方面。另外,明确了行业在发展职业教育当中是枢纽的作用。还有,市场应该发挥导向作用,就是我们办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导向是什么?有什么需求?要及时地反馈到整个教育体系当中。

    培养的人才能够服务发展需要,能够高质量就业

  孙善学指出,第二大方面是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他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清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当中,就提出来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在《决定》当中,比如提出我们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个技术技能人才的提法也是第一次。

  “我们培养的人才一定是能够服务发展需要,一定能够高质量的就业。”孙善学强调。

  办学机制的改革非常重要

  孙善学认为,办学机制的改革也非常重要。李克强总是提出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在《决定》当中专门写了一条健全企业参与制度。那么怎么让我们的行业、企业也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真正参与到职业学校的办学当中来?办学的机制要改革。

  推动考试招生、就业、评价制度改革

  孙善学表示,还有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他说,最重要的是考试招生制度,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实行注册入学,有的地方高考当中采取了很多比较符合职业教育选拔人才的方式。

  “另外,还有就业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这次提的非常明确,比如说《决定》当中提出来要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以学历凭能力’这样一个社会氛围,还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创造平等的就业环境,那么在招聘人员的时候,不能歧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等等。”孙善学说。

  孙善学指出,评价制度改革也很重要,在《决定》当中,双证书制度、健全职业教育的学历和学位制度,这两点值得特别注意。

    教育部正在研究出台《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实施方案》、《校企合作条例》等配套政策,我国职业教育将迎来大发展。

    729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郭春鸣专程来川,宣讲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郭春鸣在宣讲中提出,未来职业教育将展开一系列大动作,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再次提速,“必须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助推产业升级、助推创新驱动”。

    职业教育院校 面临扩容

    623-24日,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郭春鸣说,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实施方案》,设置应用技术型大学评估标准,引导一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走职业教育的路,“方案有望于年底前出台。”

    他透露,在我国现有13000余所中职学校、1200余所高职学校基础上,还将增加本科类型的职业教育院校。同时,教育部还鼓励有条件的国家、地方重点高校,部分院系、部分专业转向应用技术型教育。这样,我国将形成中职、高职高专、职教本科甚至职教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的数量、专业将有大幅增加。

    此前网上盛传“全国将有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郭春鸣说,教育部目前没有“一刀切”的计划,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做好调研、规划、选择。就四川而言,不少地方本科高校已开始了转型发展的尝试。他建议,现有的中高职院校专注内涵发展,避免走学科取向、升格取向、升学取向的发展路径。

    职教投入要大师 还要大楼

    香港一家酒店管理职业院校,一间50平方米的实训室,铺了10多种地板,摆了10多种清洁工具,校方联合企业选了市场上常见、酒店又常用的产品,学生实训时认识不同规格、不同质地的地板,认识各种各样的清洁工具,还知道用什么工具清洁什么地板最好。郭春鸣走访后感叹:“这样教出来的学生,真是上岗就能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关键,”郭春鸣说,教育部正在起草《校企合作条例》,希望从规则上激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目前,国内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不够,“只有企业更乐意把新产品先放到学校,企业更愿意向学校下人才培养订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才算成功。”

    郭春鸣认为,职业教育是高成本教育,需要很多实习实训设备,根据新加坡等“职教强国”测算,职业教育投入是普教的1-1.5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既要有大师——职业技能技术大师,也要有大楼——实训实习大楼。”郭春鸣说,此前我国职业教育总体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今后,国家将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鼓励企业投入、支持学校参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

    当日聆听宣讲的,除了我省教育系统的代表外,还有来自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人社厅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显然,下一步四川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案设计,将有这些部门的参与。

一、 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1.召开座谈会和宣讲会。

按照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及教育部有关要求,2014730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谢俐一行来到山西,开展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活动。

30日上午,省教育厅召开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谢俐副巡视员出席,教育厅王云副厅长主持,部分省直厅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市县政府代表、企业代表、职业院校代表参加。大家畅谈如何领会及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和全国职教会精神,并就山西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和解决的思路建议与谢副巡视员进行了交流。

下午的宣讲会由教育厅王云副厅长主持。宣讲会上,谢俐副巡视员以《学习好 宣传好 落实好全国职教会精神,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新贡献》为题对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及中央领导重要讲话、会议背景、意义和如何贯彻作了深入解读。宣讲对如何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了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分析,理论性、思想性、操作性强,对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重要指导意义。

参加宣讲会的有省发改、财政、农业、人社、扶贫、国资、卫计委、文化、体育等部门负责人、教育厅机关处室、各直属单位,高等职业学院院长、书记,部分市、县政府、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国家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负责人,部分大中型企业代表,职业学会负责人,我省30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校长,部分技工学校、中专、职业高中学校校长也参加了会议。共约200人。

各参会代表都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重视职业教育,国家的政策陆续出台,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有信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政策,努力建设有山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向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汇报我省职业教育情况

722日,省教育厅代表省政府向山西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报告我省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报告了近几年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汇报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就是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快推进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3.多种形式宣传职业教育

729日晚,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新编排的现代晋剧《托起太阳的人》举行首场公开演出。该剧根据长治市第一职业高中张素珍校长的先进事迹创作,是我省职业学校改革办学模式,创新发展思路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我省落实教育部要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职教战线的优秀楷模,宣传国家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也是对我省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进行展示和宣传。省城40多所职业院校800多名干部教师观看了演出。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630日,省教育厅召集相关处室,集体学习会议精神。向省政府汇报贯彻全国职教会的工作思路,研究筹备8月召开我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着手起草国务院《决定》的实施意见等文稿。山西省委省政府重视落实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张复明副省长多次过问文件的起草工作,要求“从我省职业教育实际和发展目标入手,抓住核心问题和基本任务,寻求突破和创新,落实措施要具体”,根据国务院会议精神和山西省政府的要求,已经拿出山西省《实施意见》的初稿.目前正在讨论修改中。

总的思路是:坚持以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为重点,支撑转型发展、助推创新驱动,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山西省教育厅职教处

                              2014731




秦 斌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产教深度融合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不仅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深刻领会产教深度融合对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李克强总理在今年2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指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最近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并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产教深度融合有利于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研发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民众就业,服务扶贫富民。因此,必须把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产教深度融合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技术技能人才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就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需要增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并举。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能大大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周期,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产教深度融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承担的重要职责,也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广西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产业在不断转型升级。如何更加主动、贴切地融入并服务于广西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是职业院校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依托区域经济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产教深度融合是服务扶贫富民的需要。通过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减轻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由于历史等原因,广西目前仍有贫困人口634万人,广西职业教育还承担着促进民众就业、服务民生改善和扶贫富民重要使命。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举办职教扶贫班,扩大面向贫困地区的招生人数,开展订单培养,实施精准扶贫,使更多贫困地区青少年和贫困人员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实现就业创业或继续升学,提高就业技能和生活质量,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准确把握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这种深度融合式发展,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使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不仅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将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五个对接”。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优化专业设置,重点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四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使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五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增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劳动者能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多次选择、多种方式灵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满足学习者为职业发展而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积极创新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举措

    创新和拓宽融合路径,实现全方位多层次融合。

    一是服务区域产业,推进专业与产业的融合。职业院校要紧紧跟随我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建立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制度他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专业和专业群。自治区将组织实施“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围绕“14+10”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建设450个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课程改革与条件建设匹配的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切实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

    二是改革办学模式,推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职业院校要以我区产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让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把前沿的技术要点、最新的市场信息融入到教学中,按照行业企业先进标准,实现教学与生产融合,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是优化运行环境,推进职教园区与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教育部倡导和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目前广西已重点建设了南宁首府、柳州工业、北部湾沿海、崇左国门等4个职教园区,为推进校区与园区的融合提供平台。下一步将实施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工程,指导各市建设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园区。

    四是搭建研究平台,推进科研与技术的融合。职业院校要发挥专业人才优势,以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主要方向,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等方面合作,着力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为重点的“四技服务”,校企协同攻关。

    创建和完善相关机制,保障产教融合“开花结果”。

    一是集团化办学。研究制订职教集团支持政策,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教集团,发挥职教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行业性职教集团实现自治区重点产业全覆盖,区域性职教集团实现14个设区市全覆盖。

    二是沟通协调机制。建立稳定的沟通协调的机制,形成“产学研”发展联盟关系和协同互动“对话”制度,对产教深度融合重大问题宏观决策通盘规划,协调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统筹投资、专业建设、招生就业、监督评估等事项。

    三是激励补偿机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是质量评价机制。产教深度融合质量内部评价重点考查产教深度融合的组织与领导、职责履行、人才培养方案、基地建设、毕业生社会声誉、教师成果转化等;生产企业产教深度融合质量内部评价主要考查技术培训、订单完成、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等;行业组织第三方质量评价重点对产教融合是否符合行业产业发展等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及时反馈和修正。同时,通过制订具体标准,开展产教深度融合督导检查,合理设计各种奖惩措施,以调动产教融合各方的积极性。

    (作者为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编者按:2014年7月2日下午14:00,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解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下为本次访谈精彩摘要。

  主持人:本次职业教育会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也将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环境,那么请问职业教育发展将在体制机制上有哪些突破?

  葛道凯:体制机制突破一直是职业教育这些年致力于要推动的事情。刚才您说得很好,要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环境,习总书记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国务院的《决定》里,有五个基本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什么?政府要推动的是要在保基本、促公平方面发挥作用;市场引导什么?市场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什么作用呢?我的体会一是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里面来;二是要扩大优质职业教育的资源;三是激发学校的发展活力,通过市场的机制把学校的发展活力激发起来;四是要使职业教育和社会的需求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这些方面都需要体制机制的一系列突破。

  在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方面,这次《决定》在体制机制上做了具体的部署。比如这次《决定》说要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决定》还提出可以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的职业院校;《决定》还提出,要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

  所以这是在引导支持社会力量方面的体制机制的突破,《决定》做出了很多的部署。相信这些如果能够推行开,那么我们就会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里面来。这是关于兴办职业教育。

  在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方面,《决定》也在体制机制上有很多突破性的表述。比如《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等方面的主体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决定还提出要开展多元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这些如果突破了,那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也会往前前进一大步。

  说到体制机制就离不开行业,这次《决定》在发挥行业的指导、评价和服务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突破性表述。比如《决定》说要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行业组织要做什么呢?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人才需求、推动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和开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职责。如果这个机制突破了,就解决了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行业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行业这一条线使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和相关领域有更紧密的联系。

  在学校制度方面,这个《决定》也有一些重要的表述,除了大家关心的要进一步扩大我们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之外,这次《决定》中也提出要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和社区等各方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

  所有这些体制机制的重要的突破表述,大家如果做一个概括,你会发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突破的基本点就是如何调动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这个调动起来了,那么全社会关心支持就成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这也需要一个非常艰苦的、长期的过程。

    本报讯(实习生蒋欣)“中国商业史文化进入课堂,是为了传承,为了发扬和光大,也是对《中国商业通史》出版10周年最好的纪念。”近日,在中国商业史学会纪念《中国商业通史》出版10周年暨推进商业史文化进课堂座谈会上,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对于商业史文化进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在《中国商业通史》出版10周年之际,中国商业史学会专家将编写《中国商业简史》,作为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或行业推荐教材,进入职业教育课堂。

  《中国商业简史》教材将以历史年代为脉络框架,主要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商业人物、重大商业事件、著名商业地点为内容,体现中国的商业变迁,商业思想、商业道德的形成与变化,商业地理格局的演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从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高度,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指示精神是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提供了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目前,全国共有1.2万多所中职学校,1300多所高职学校,年招生总规模1000万人,在校生近3000万人。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具备了满足广大青年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以来,职业院校共培养了8000多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这不仅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支撑了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为广大青年打开了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

    我们同时应当看到,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和惠民生的新形势下,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领域的“短板”。

    发展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有志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提供无缝衔接、灵活多样的教育机会,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密切。经济社会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就越需要高质量、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我国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也会很突出。离开职业教育,要迎接这些挑战是难以想象的。

    肩负“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神圣使命,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产业振兴、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无论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还是结构性矛盾,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着力培养广大青年的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和创业能力,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020年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间紧,任务重,当务之急是解决认识问题。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锐意进取、齐心协力,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付诸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总书记首次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职业教育是教育,更是生产和生活,决定着产业素质,代表着民族品牌,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国际经验表明,每一次产业变革,无不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升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塑国家竞争力的济世良策。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繁重任务与严峻挑战。“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和目标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如同空中楼阁遥不可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实际提出了一个事关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超出职业教育本身。

    方向已定,贵在行动,重在落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行业企业、教育战线和社会各界的重大任务。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就是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职业道德,实现全面发展。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必须要创新体制机制。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才能办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善于运用利益的纽带和公平的规则,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使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和产业界的共同行动。要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必须要转变社会观念。要坚决破除用人上的各种歧视政策,取消身份、单位、部门、所有制、性别等限制,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引导全社会转变人才观念,大力宣传优秀一线人才的社会贡献,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必须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改变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现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落实责任制,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今年,事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件大事:国务院职教大会、国务院《决定》、六部委《规划》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职业教育领域所引发的激动和憧憬,也已经有一些日子了。在这些日子里,来自职教界的、全社会的,对于由此开始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前景,都无一不抱有充分的信心,对于中央和国务院对于改革发展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心也毫不怀疑,对于《决定》和《规划》的力度和方向,也给予肯定和期待。

无疑,这是一个好开局。

    号令已出,开局向好,那么,接下来的,就不可以再是简单的肯定和单调的期待了。

    因为,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做起来。

    其实,大会也好,《决定》和《规划》也罢,都是之前多年来各地各级各类各行业职业院校大胆坚持、勇于探索、全力担当之后,积累的经验与教训、体会与心得、总结与渴盼、成功与失败的一次高度高层次高层级的集中思考和多方周密探究再提高的展示和成果。一句话,大会、《决定》、《规划》都来自多年的职业教育的实践操作、经验总结、国内外比照,来自我们职业教育界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性的、踏踏实实的“做”。

    从今年开始,职业教育的确有了不一样的天地,有了施展的政策空间和舆论阵地。现在,我们更加需要这种“做”的狠劲和“做”的战略。

    怎么做呢?谁来做呢?

    按照《决定》和《规划》的内容,无疑是涉及职业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省市都要做。中职、高职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甚至一些著名高校,都应该做起来。观望已经成为一种不合时宜的拖沓,也是一种没有理由的借口。而立足于本省本地本部门本校的战略发展,真正向职业教育、向应用技术型、向全面现代人才战略转变,是刻不容缓的、涉及各省各地各校发展前景的现实问题。

    而如果不从这个高度去认识自己的承担和职责所在,不扎根于现代产业发展和现代经济社会乃至服务型管理方式转型这个深度,职业教育没有指望,涉及的各个单位部门也没有未来。

    所以,把握这个机会,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地去做,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去开拓。站上山巅,扎下根去,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才有望走向正解。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这一重要指示,从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对各级政府的职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期望,旨在督促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组织管理和政策落实的视角突出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各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履行好保基本、促公平的主要职责;应加强区域跨组织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增强职业教育政策与制度的执行力;应结合本地实际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索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在落实各级地方政府职责的过程中,加快职能转变,推进职业教育的管办评分离。 

    “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提升发展保障水平,通过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加强督导评估等措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完善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参与主体,行业对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评价与服务职责。应注重发挥企业的办学、投资、培养、管理和评价方面的作用,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法的法规和激励政策,加强行业的指导、评价与服务能力建设。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力量,应重视发挥职业学校自主办学的作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完善职业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明确权利责任,促进职业学校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充分激发职教教师及学生的创造性,建立以职业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地激发职业学校作为教育“细胞”的活力。 

    社会评价是职业教育反馈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质量要接受社会评价、教育成果要接受社会检验、教育决策要接受社会监督。应建立行业企业与社会评价机制,使社会监督更有力度,最终形成政府、职业学校与社会管办评职责清晰,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治理格局。 

    同时,还应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大力宣传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当好“掌舵者”,学校依法自主科学办学,社会强化监督评价,职业教育必将逐步走向“善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家庭收入普遍较低,教育支付能力相对较弱。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群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并顺利完成学业,将为贫困学生铺设接受职业教育之路、提供谋生之技,使“教育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成为可能,为每个人的人生出彩提供了基本保障。通过政策倾斜、投入支持、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仅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还将为每个人的人生出彩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当前,我国已建立起以公共财政为主体、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种资助方式并举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同时积极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要加强制度建设,继续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制定奖补政策,支持东部地区职业院校扩大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深化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等合作。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继续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职班。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学生“进得来”职业学校,但学生是否“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还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基础能力直接相关,其中经费投入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继续加大对这些地区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力度,尤其是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显得尤为迫切,这是每个人能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根本保障。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要面向人人,守住底线,补齐短板。在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同时,完善对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弱势群体资助政策,在普惠基础上实行特惠,让社会地位不利群体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提高技能,促进就业。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既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整体转型升级,也是在为普通人的梦想绽放开辟舞台。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才出彩,从而汇聚起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提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明确了职业教育在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职责。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人才观决定着教学观和质量观,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离不开正确人才观的引导。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充分认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技术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培养体系。要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管理体制和培养激励保障机制,为“人人尽展其才”营造制度和舆论环境。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学校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要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在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设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劳动荣誉感,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等校企一体化育人的创新试点。要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改革评价模式,加大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力度。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人才兴,则国强。技术技能是一个国家创新创造力不竭的源泉。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劳动创造财富,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进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